宁石林与中国龙脑产业

 

  湖南省新晃县龙脑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1997年,在湘西的大山里历经十五年的艰难探索,终于将一株野生的龙脑樟树通过无性繁育变成了两万亩龙脑樟原料林,并获得国家植物新品种保护,改写了我国不产天然龙脑的历史。这是一群什么人干的呢?为首的竟是曾长期在中央机关工作的宁石林先生,如今己被誉为中国龙脑产业创始人。龙脑樟有何神奇?何以值得这群北京人如此为之坚持?龙脑樟是我国首次发现的富含右旋龙脑的植物新品种。它全身是宝、用途广泛:入室盆栽可驱蚊避虫、驱邪避秽;淬汁入药可防疾疗病、保健养生;广为种植可改善环境,造福百姓。从历史看龙脑已有两千多年文字记载,曾为帝王追崇,专供宫廷所用,有植物麝香之美誉;全部依赖进口。从现实看,经试验研究,专家普遍认为它具有抗炎、抗菌、抗病毒、醒神、开窍、防痴呆、以及诱导癌细胞凋亡的作用;从未来看,一旦广泛种植、深度开发,可以为社会为百姓提供众多的健康产品。让人民的健康与大自然建立起一种相互依存关系,国务院原副总理田纪云多次为此题词,高度评价并对龙脑产业发展寄予厚望。

一、为了一个梦想,他放弃了中央机关工作,走进了大山。
  自从踏进大学校门的那一刻起,宁石林就有一个最朴实的想法:要成为一个对人类、对社会有所贡献的人。
  1981年宁石林从湖南大学毕业后,直接分配进中央机关——第一机械工业部,在部机关又由于表现突出两年后当选部直团委副书记。1984年受机械部派遣作为大会秘书,参加了全国政协六届四次会议,感受到了改革初期,社会各界参政议政的热情和积极向上的氛围。并在北京拥有了条件优越的房子和温馨的家庭,这一切在当时那个年代应该是很令人羡慕和追求的事。但是对于一个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社会责任感的人来说,他一直希望能通过创办产业来实现自己人生最大的价值。同时对于一个曾经下放过农村、对农民具有深厚感情的人来说,他还有一个情结就是更希望通过一个产业能够带动农民致富。因此,1992年当改革开放的浪潮波及中央机关时,他毅然决然丢掉铁饭碗下海创业。当新晃龙脑这个项目摆在他面前时,他更是惊喜不已,再一次毫不犹豫,将个人的全部积累投入到这一产业中。
  新晃是侗族自治县,它地处湘黔边境,方圆五百里全是山区。解放前这里曾是百年匪患区,《乌龙山剿匪记》中匪首田大膀原型就是本地人,民风彪悍。解放初期这里还是麻风病重灾区、百姓贫穷苦难、勤劳勇敢。直到2008年,从省城长沙到新晃既无高速路、也无飞机,唯一可直达的通道是320国道,自驾车要跑十二个小时,途中还必须翻越2500公尺的雪峰天险。电影《血色湘西》记载了当年军民团结,借雪峰天险成功阻止了日本人对芷江机场的进攻。天险上的血字牌、铲子坪、牛屁股、一道道险景让人望而生畏。多少外来的投资人,翻一次雪峰天险就再也不肯回头,其中天津天仕力公司曾大着胆进来了,但没干两年,丢下几百万投资跑掉了,以后就再也没来过。可谓环境之恶劣。宁石林来新晃投资首先要面对的严重问题是:如何征服雪峰天险、聚集人才、稳住人才。开初,每当他们驾车翻越雪峰天险时,家人总是反对,建议绕道乘火车,接着就是不断的电话询问。几年以后,家人不反对了,电话也少了。当初怕乘车过雪峰天险的女员工,自己也能驾车翻越了。并找到了毛泽东长征诗句中“乌蒙磅薄走泥丸”的感觉。宁石林鼓励员工:人在干、天在看,我们在干一项利国利民的大好事,上帝会保佑我们的。几年里上百次翻越雪峰天险,人车平安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龙脑是一个什么样的产业能让他如此如醉如痴呢?
  事情要追溯到1988年。那一年,林业科技人员在对当地植物资源进行普查时,发现了一种特殊的植物——龙脑樟,它含有非常珍贵的药用原料——龙脑,但这种植物在当时只发现了一株,而且生长在大山深处的原始次森林中。当地政府意识到这是一个宝贵的植物资源,若能将这个资源利用起来,将对当地经济和农民致富是一个巨大贡献。但如何才能将这个产业迅速发展起来呢?对于这个地处湘西边陲落后的少数民族贫困县,人们大多不抱太大希望:外地有资金实力的人很少愿意在这个地方投资;该产业的发展过程将十分漫长,谁都知道,百年栽树、十年育人,没有长期打算别想有收获。更何况这是一种非同寻常的树,如何育种都还不知道,要将其变成一个产业,需要攻克的难关太多了;再说龙脑是什么东西,当时就是医药领域的业内人士,绝大多数都弄不清它的用途,普通百姓就更不用说了,要想在中国打开龙脑市场更是难上加难。但正是由于这些困难及龙脑的作用,让宁石林从中看到了商机:这是大千世界的一条缝,一条没有人的缝。就是要捡别人想啃但又啃不动的东西来啃才能啃出味道、啃出价值。也正是由于这个项目的特殊性,宁石林看到实现自己梦想的机会到了:自己不正是在默默追求这样一个利国利民、造富农民的好项目吗?于是,他把所有资金和全部精力都投入到这一产业,走上了这条不归路。经过十五年的摸爬滚打、苦心经营,硬是将1988年发现的一棵野生树发展到现在的中国唯一、世界最大的天然龙脑生产基地。
  宁石林常常对身边的人说过这样一些话:一个人来到这世界上不能悄悄地来又悄悄地去,要活得有意义、有价值;被人需要被社会需要才不枉来这世上一趟;我个人从不追求有多少资产,我更看重的是对社会有多少贡献。他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今天的龙脑产业发展说明了一切。

二、为了一个使命,他倾家荡产、居无己屋。
  一个偶然的机会,宁石林与龙脑相遇。
  当时对于一个在大学学电气自动化的人来说,既不懂医又不懂药,没有人相信他会对此项目感兴趣。只有他自己心里清楚这个有益于人类健康、有利于农民脱贫致富、有助于生态环境改善的项目正是自己梦寐以求的。
  龙脑作为人类健康领域的医药瑰宝,在我国已有几千年的应用历史,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防疫和治疗疑难疾病方面有突出作用。《本草纲目》将龙脑改称冰片。一直依赖于从东南亚进口,由于其功能显著和价格昂贵而成为少数皇宫贵族的专用贡品,民间很难见到。近百年来,人们研制出了合成冰片用以替代,人们已经习惯性地认为今日的合成冰片,就是《本草纲目》中的冰片,就是龙脑。根本不知道还有天然龙脑的存在。宁石林一踏入这一陌生领域时,立即感觉这是一重大事件,认为这是现实中的《还珠格格》。真格格在大山中沉睡了几百年已完全不被人们所知道,假格格合成冰片已被人们所接受,替代了真格格的位置。他感到了一种使命,必须还龙脑历史真相,尊重百姓知情权,传承具有几千年记载史的龙脑文化。于是他卖掉自己的工厂、卖掉了自己的住房,带着妻儿至今租住他人的房屋。倾家荡产、为龙脑走出大山、走进千家万户而奔走。他说:他不是龙脑之父,也非龙脑之子,他是龙脑的知音。他感受到了深山里龙脑被人类欺负的无奈。
  为了这一使命,宁石林首先在龙脑樟原料林的发展上苦下功夫,龙脑樟原料林是需要一棵一棵树苗种植起来的,而这一棵一棵树苗又需要从深山中的母树上采摘一根根穗条再经过扦插而培育出来的。龙脑樟的穗条髓腔是空的,要将它扦插成活谈何容易?在我国史无前例。为了这些树苗,宁石林可谓是付出了全部的心血和汗水,他常年在田间山头亲自指挥、亲自劳作,经常一待就是一整天一整夜。如果说2006年初从湖南省林科院请来的育种专家,面对失败一去不回头,并留下“此路不通”的断言,对宁石林是当头一棒的话。那么2008年初的那场百年不遇的大冰灾把宁石林亲手培育的数百万株苗木全部冻死,可以算是毁灭性的打击。公司所有的人看着这些冻死的苗木都暗自落泪,大家心里清楚,这损失的不光是钱,是挑战宁石林的心理承受力。大家也都在为年过半百的宁石林担心,他能够承受住这么大的压力吗?他还会继续坚守他的事业吗?灾害过后,人们又看到一个身影出现在育苗现场,又一个新的育苗方案已经启动,同时还会听到又一个红军长征的故事在员工中流传,这就是宁石林!这就是宁石林面对困难所表现出来的镇定、坚毅和不辱使命!

三、为了一个承诺:他身体力行,聚贤纳士
  宁石林刚进新晃时,时任新晃县委书记找到他说:宁董,这个产业已有很多投资商来考察过,但都因为这里的条件太艰苦、产业过程太漫长而最终放弃,你是北京人,又在中央机关工作过,那里的环境那么优越,我真的担心你们能否坚持下去。宁石林当时毫不犹豫回答他,既然是自己看准的产业再苦再累也决不会放弃,我会遵守我的承诺,给新晃人民一个满意的回报。转眼新晃县委书记换了好几任,虽说公司在育种方法、栽培技术、提取方法、提取设备等诸多领域取得了发展,但毕竟未出产品、未有税收,地方政府部门不理解了:
  记得是2007年秋天的一个中午,工厂院内突然驶入一辆中巴警车,下来七八位警察,“我们是缉毒大队的,有人举报你们这里生产毒品、接受检查,”这是宁石林进入新晃县第一次被当地政府部门公开怀疑。政府自己招商进来的企业,自己怀疑,这是为什么呢?时间太长了!长到自己都记不清这个企业当初是怎么来的了。一个企业每天大门紧闭,既不出产品、也不纳税,十年如一日,不怪旁人怀疑,这企业的确有不合常理的表现。面对种种猜疑和不理解,宁石林果敢的提出“用我们的行动让大家跟着走”的口号。鼓励公司领导和同事,排除干扰守住自己的承诺。这也是他对自己的严格要求,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工作中最困难的事情都会出现他的身影,企业中取得的每一项进步,都有他付出的汗水,万亩原料林的每一个山头他都爬过,涉及的每一个村庄,他都亲自上门拜访过。他带领公司员工住进炉冲村废弃的小学席地而睡,与员工们一道烧山、清山、挖穴、栽树,完成了公司第一次大规模造林3000亩。他说:他是受过毛泽东思想教育的,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纯粹的人,一个脱离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他用他的行动赢得了周边朋友和同事的认同,引导着员工勇敢向前。如今,聚集在他身边的有政府部门退下的厅、处级干部、有来自国有大企业的掌门人、有省委派驻的科技特派员、有来自全国十几个省、市的志士能人,其中不泛是走了以后又回来了的金不换浪子。当问及在公司任职八年的总经理刘小燕时,她说:每次当有人问及我为什么能够坚持这么多年时,我都会含着泪告诉他,我确实多次动摇过、退缩过,但一看到宁董那种毫不动摇、坚定不移、充满信心的目光时,我不得不被他的精神所感染和折服,我没有理由离开。

四、为了一份责任:他与临为善、以临为伴。
  新晃龙脑产业要想做大做强,离不开新晃这片土地,更离不开当地农户的积极参与。公司刚开始发动农户参与造林时,大多农户冷眼旁观、犹豫不决,他们曾被很多承诺伤害过,也被很多商家抛弃过,他们不相信这群外地人能给他们带来财富。他们必须先看看,看看企业到底是怎么做的。公司的汽车被拦、员工被打之事常有发生。面对百姓的不理解,宁石林告诫公司员工:一定要有与临为善、以临为伴的思想,打不回手、骂不回嘴。为了消除他们的疑虑、减轻他们的风险,让百姓看到实实在在的好处,公司果断采取大面积租山造林方式,将现金背到山上,实行农民工资以小时计、当场支付,有意愿长期参与的可直接进入公司,成为正式员工,同时,公司迅速建设生产车间,大规模培育苗木,让农户看到公司的决心和信心。他还为乡村捐款修路,为贫困农户排忧解难。这一系列措施,后来收到了显著效果,当地农户纷纷出地出劳动力,积极配合公司的各项行动。到今天为止,在当地农户的积极参与下,龙脑樟原料林面积已达两万亩,遍及新晃县波洲、兴隆、李树、林冲、扶罗、渔市、洞坪、晏家、新寨、贡溪、大湾罗、方家屯、步头降等十三个乡镇。超过全县23个乡镇的50%。惠及农民十几万。为了让农户能从龙脑产业中长期受益,宁石林带领大家,不断摸索育苗技术,为农户提供高品质的苗木,同时,组织一班子人上山入户对种植农户进行技术指导,还为种植大户向银行借款提供担保。宁石林常说:我创办这个企业目的之一就是为了让农民能够通过这个产业脱贫致富,给他们带来实惠,让他们在家门口赚钱,因此,我们要尽最大的努力让利于农民,再亏也不能亏农民。他把造福一方百姓看作是自己的责任。从1997年起,以宁石林为首的投资者已相继在这片土地上投入资金1.2忆元,当地农户已从育苗和原料林建设中获得收益几千万元。当宁石林看到周边的村庄一栋栋新房耸立起来,曾经外出务工人员都纷纷回来加入龙脑产业并积极支持这个产业时,人们看到了他脸上喜悦的笑容和内心无比满足的表情。
  2011年5月,当一位领导亲临龙脑樟原料林现场视察并聆听了宁石林的创业故事时,即兴题写了一首诗:“湘西之地有雄风,席卷遍山野地红(5月的龙脑樟新叶呈红色),大地之子根为本,伟业将起夜郎中(新晃县正在打造夜郎文化)。用以赞美宁石林的艰苦创业精神。

五、为了一个目标,他运筹帷幄、未雨绸缪。
  山高路运坡长是我们的创业之路,利国利民利己是我们择业之追求,抢先果敢坚定是我们致胜之法宝;这是由宁石林先生亲自撰写的悬挂在公司墙上的企业标语,也是他自己内心暗暗追求的一个目标。在当今大多数人都在追求快速致富的大环境下,作为龙脑产业的创始人,宁石林选择了实业报国之路。创业过程的漫长、路途的艰辛以及社会各界的压力始终在考验着他的毅力。曾经有人问过他,你花这么大的力气投入这样一个产业到底是为了什么,他微笑地告诉他:这个产业能提供给人类健康的产品,能将当地的荒山变成青山,能让当地的农户脱贫致富,这是一个有百利而无一害的产业,我们视此为善举。尽管历程艰辛、道路漫长,但它是人民真正需要的产业,它经得起历史的考验。将会为之奋斗终身。在北京从政是我的第一次人生,创办龙脑产业是我的第二次人生。为了第二次人生宁石林运筹帷幄、未雨绸缪,一步一个脚印。全力践行着自己的人生追求。
他充分利用过去在中央机关工作的关系调动社会资源。有计划有步骤的朝着既定目标迈进。
  2003年龙脑樟的发现及快繁技术和开发利用研究,获湖南省科技进步奖;
  2005年龙脑樟开发项目,列入我国首批利用世行贷款农业高科技项目;
  2006年龙脑樟快繁技术及天然冰片提取方法,列入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
  2007年龙脑樟开发项目,列入湖南省湘西开发专项;
  2008年,前后经过无数次修改的第四代天然龙脑提取设备正式安装使用,这也是我国第一条自行设计、生产和安装的天然龙脑生产线。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人们也许不理解,一个生产植物提取物的企业怎么会去设计一套生产设备呢?但是,这就是全国唯一生产天然龙脑的企业必须面对的现实,没有可以借鉴的生产工艺,没有采购回来就可以用的生产设备,更没有相应的质量标准,一切都必须靠自己,靠自己不断地探索、不断地创新、不断地失败、不断地进步,从而发展到今天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生产工艺、生产设备以及与该产业相适应的全套质量标准和管理模式。
  2009年,人工利用扦插技术、无性繁育,并且完全保持野生植物母体特征的龙脑樟获国家植物新品种保护。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公司对该植物拥有20年排他性独占经营权。
  2010年,从龙脑樟枝叶中提取龙脑后的残留液在日化领域的应用获国家发明专利。一种无任何化学添加、天然浑成的人体护理液问世。
  2010年龙脑列入国家星火计划项目。
  2011年5月,全国首届原生中药材(新晃龙脑)认知与合理利用研讨会在新晃龙脑公司召开,与会专家与新闻媒体近百人参观了万亩龙脑樟原料林及年产100吨的天然龙脑生产车间。当专家们爬上龙脑樟原料林基地时,他们为眼前的一切所震撼:绵延起伏、叠叠相连的一个个山头,漫山遍野都生长着郁郁葱葱、生机盎然的龙脑樟树,它们是土地的保护神,更是人类健康的福音。专家们惊叹这遍森林的壮观,更惊叹创造这一壮观景色的这一群“山里人”,他们将以何等的毅力坚守着这片土地,创造着这一伟大的奇迹,改写中国无天然龙脑的历史?!在会议结束时,中国中医药管理局的巡视员洪净女士发表感言:我真的很佩服宁石林的战略眼光,佩服他的执着追求,但我更佩服他坚定果敢的创业精神,没有他们就没有天然龙脑的今天!在这里我代表中国中医药学会授予新晃龙脑公司“中华中医药学会天然龙脑资源保护和研发利用基地”,他们是当之无愧的!原国务院副总理田纪云、工程院院士王永炎相继发来贺电!
  2011年11月中华中医药学会。湖南省政府驻京办事处联合召开“中国龙脑问世通报会”第一批可供百姓自由选购的龙脑产品问世。
  2012年3月全国人大十一届五次会议上,以解放军后勤部原部长李建华为首的22位人大代表联名提交“关于加快龙脑樟产业发展的建议”案。中央电视台2套、4套、7套、10套央视风云频道、中央网络电视台、新华社、人民日报、经济日报、科技日报、中国妇女报等相继报道,中国龙脑发展史更是成为了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题。如今员工队伍越来越大,各类专家汇集;“公司+农户”的生产种植格局;“公司+经销商”的营销格局;“公司+顶级科研机构”研发格局;各类投资机构争相洽谈,龙脑樟种苗、盆景、龙脑晶体、龙脑精油、龙脑液、龙脑香六大系列产品相继投放市场。今年有望实现销售收入过亿元。一个山(武陵山)海(中南海)相连的人间美景雏型初现。
  到2015年,宁石林为他的龙脑产业描绘的目标是:
  到2015年,销售收入达到15亿元。新晃境内所有荒山全部种上龙脑樟,要让新晃人民因龙脑而骄傲、因龙脑而受益,因龙脑而扬名海内外;要让大多数中国人能够买得到龙脑,用得起龙脑,远离疾病收获健康;要让中国的中医药事业因龙脑而增光添彩,因龙脑而走出国门。按他的话说,只有实现了这个目标,他的人生才算没有白白度过。
  “晃龙”是宁石林自创的产品品牌,“向大自然要健康、还大自然以清水”,这是宁石林倡导的晃龙之道。在这个思想指导下,宁石林将和他的团队一起继续在发展新晃龙脑产业、传承中医药文化、服务人类健康、造福当地百姓的道路上艰难跋涉、不断攀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