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次生林的守望者——龙脑之子宁石林

一,怎样的景致 引人顿足 以至流连 
  2005年的冬天,在位于湖南省地理版图上最西边鼻子尖位置,拥有原始次生林的新晃侗族自治县,来了一批操着外地口音的城市人,当地人习惯地认为这批人是观光客,几天后就会悄然离去。意外的是,他们却在一个远离县城15公里的山村驻扎下来,而且一住就是七年,这批人的带头人就是龙脑之子宁石林。

二,怎样的偶遇,令人惺惺相惜,以至心心相印
  同年秋天,一位林业专家偶然提起了新晃龙脑项目:在1988年时,新晃林业科技人员在进行植物资源普查时,发现了一个特殊的植物---龙脑樟, 它含有非常珍贵的药用原料---龙脑。但这种植物在当地只有少数几棵,而且都生长在大山深处的原始次森林中。龙脑作为人类健康领域的医药瑰宝,在我国已有几千年的应用历史,最早记载于南北朝,唐诗宋词多有赞美,它在医疗、养生、美容、日化领域,特别是防疫和治疗疑难疾病方面都有突出作用。可惜在我国,自古以来备受人们称赞的龙脑一直依赖于从东南亚进口,由于其功能显著和价格昂贵而成为少数皇宫贵族的专用贡品。当地政府意识到这是一个宝贵的植物资源,若能将这个资源利用起来,将对当地经济和农民致富是一个具大贡献。在场的人万万没有想到,本科是电气自动化专业的宁石林来说,既不懂医又不懂药, 竟毅然决定投资此项目。在场的人惊讶之余,纷纷说服他:这个项目地处湘西边陲落后的少数民族贫困县, 首先地处偏远、交通不便,离省城长沙要翻过2000多米的雪峰山脉和鸡公界两大天然屏障,开车需要12个小时,此外,该县70%以上为侗族人,思想封闭、民风彪悍,艰险可想而知,其次,这个产业要发展起来过程将十分漫长,众所周知,种树不是种庄稼,十年八载难言收获,更何况还将面对各种自然灾害和人畜破坏。总而言之,这样的投资无异于是飞蛾扑火。但宁石林动情地说:这是一个有益于人类健康、有利于农民脱贫致富、有助于生态环境改善的项目,是我梦寐以求的。商道分三个层次:下者是买卖为钱,中者是生意为事,上者是企业为人。我的愿望就是要回愦农民兄弟,造福社会。 在场的人无不为其真诚而动容, 从原本的反对者变成了同盟军。
  自从踏进大学校门的那一刻起,作为农家之子的宁石林就有一个愿望:要尽一生之力,让农民兄弟摆脱贫困,成为一个对社会有所贡献的人。
  1981年底宁石林从湖南大学毕业后,直接分配进中央机关——第一机械工业部,两年后因表现突出当选部直团委副书记。虽然拥有了令人羡慕的仕途之路,但他不能忘怀的仍是回愦农民兄弟的宿愿,或许这就是一个农民之子的情结。因此,1992年当改革开放的浪潮波及中央机关时,他毅然决然丢掉铁饭碗下海创业。2005年,当新晃龙脑这个项目出现在他面前时,深深地拨动了他的心弦,他义无返顾地将全部积累投入到了这一产业中。

三, 怎样的事情, 让人铭记, 以至追忆
  “用我们的行动让大家跟着走”,这是宁石林先生在创业初期对公司其他领导提出的口号,也是对自己的严格要求,万亩原料林的每一个山头都留下了他的足迹,涉及的每一个村庄,他都上门拜访过。
  新晃龙脑产业要想做强做大,离不开新晃这片土地,更离不开当地农户的积极参与。记得2005年,公司刚开始发动农户参与造林时,大多农户冷眼旁观、犹豫不决,他们曾被很多承诺伤害过,也被很多商家抛弃过,他们不相信这批城市人能给他们带来财富。他们必须先看看,看看企业到底是怎么做的。为了消除他们的疑虑、减轻他们的风险,公司在当年果断采取租地造林方式,参与农民工资一天一结,有意愿长期参与的可直接进入公司,成为正式员工,同时,公司迅速发展生产车间建设,大规模培育苗木,让农户看到公司的决心和信心。这一系列措施,第二年就收到了显著效果,当地农户纷纷出地出劳动力,积极配合公司的各项行动。到2011年上半年,在当地农户的积极参与下,龙脑樟原料林面积已突破一万亩,惠及农户数千家、近万人。为了让农户能从龙脑产业中长期受益,宁石林带领大家,不断摸索育苗技术,为农户提供高品质的苗木,同时,组织一班子人上山入户对种植农户进行技术指导。宁石林常说:我创办这个企业就是为了让农民能够通过这个产业脱贫致富,给他们带来实惠,让他们在家门口赚钱,因此,我们要尽最大的努力让利于农民,再亏也不能亏农民。 正是为了这样一份责任, 从2005年起,以宁石林为首的投资者已相继在这片土地上投入资金5600余万元,没有人能想到,宁石林为此倾其所有,卖掉了住房,甚至女儿的大学学费都无力承担,而当地农户已从育苗和原料林建设中获得收益近千万元。当宁石林看到周边的村庄一栋栋新房耸立起来,曾经外出务工人员都纷纷回来加入龙脑产业并积极支持这个产业时,欣慰之情溢于脸上。为了这一使命,宁石林决定首先在龙脑樟原料林的发展上苦下功夫,龙脑樟原料林是需要一棵一棵树苗种植起来的,而这一棵一棵树苗又需要从深山中的母树上采摘一根根穗条再经过扦插而培育出来的。为了这些树苗,宁石林可谓是付出了全部的心血和汗水,他常年在田间山头亲自指挥、亲自劳作,经常一待就是一整天一整夜。利用荒山造林,之前需要清理林地,清理方法第一步是炼山,即先开好防火道,再点火将造林范围内的杂草烧掉,其作用一是将林地清理干净,二是烧过的草灰可以做肥料。烧山作业艰苦又危险,作业人员必须保持高度警惕,因此每次烧山只要宁董在公司都会亲自参加,2007年在一次烧山过程中突然出现风向偏移,大火烧过防火道进入周边其它林地,宁石林带领大家从下午一直到深夜,直至将火扑灭。 2006年初和2008年初的两场冰雪把他亲手培育的数百万株苗木全部冻死,公司所有的人看着这些枯死的苗木都暗自落泪,大家心里清楚,这损失的不光是钱,更重要的是又要耽误一年的生产季节。同时大家也更为宁石林担心,他能够承受住这么大的压力吗?他还会继续坚守他的事业吗?损失发生的第二天,人们又看到一个身影出现在育苗现场,又一个新的育苗方案已经启动。2008年,历经三年、前后经过无数次修改的第四代天然龙脑提取设备正式安装使用,这也是我国第一条自行设计、生产和安装的天然龙脑生产线。2010年该设备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人们也许不理解,一个生产植物提取物的企业怎么会去设计一套生产设备呢?但是,这就是全国唯一生产天然龙脑的企业必须面对的现实,没有可以借鉴的生产工艺,没有采购回来就可以用的生产设备,更没有相应的质量标准,一切都必须靠自己,靠自己不断地探索、不断地创新、不断地失败、不断地进步,从而发展到今天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生产工艺、生产设备以及与该产业相适应的全套质量标准和管理模式。

四, 怎样的使命,使人魂魄常系,以至沥血呕心
  2011年5月,全国首届原生中药材(新晃龙脑)认知与合理利用研讨会在湖南新晃召开,与会专家与新闻媒体近百人参观了万亩龙脑樟原料林及年产100吨的天然龙脑生产车间。当专家们爬上苗冲龙脑樟原料林基地时,他们为眼前的一切所震撼:绵延起伏、叠叠相连的一个个山头,漫山遍野都生长着郁郁葱葱、生机盎然的龙脑樟树,它们是土地的保护神,更是人类健康的福音。专家们惊叹这遍森林的壮观,更惊叹创造这一壮观景色的这一群“山里人”,他们将以何等的毅力坚守着这片土地,创造着这一伟大的奇迹,改写中国无天然龙脑的历史?!在会议结束时,中国中医药管理局的专家发表感言:我真的很佩服宁石林的战略眼光,佩服他的执着追求,但我更佩服他坚定果敢的创业精神,没有他们就没有天然龙脑的今天!在这里我代表中国中医药学会授予新晃龙脑公司“中华中医药学会天然龙脑资源保护和研发利用基地”,他们是当之无愧的!
  当一位领导亲临龙脑樟原料林现场视察并聆听了宁石林的创业故事时,即兴题写了一首诗:“湘西之地有雄风,席卷遍山野地红(5月的龙脑樟新叶呈红色),大地之子知根重,伟业将起夜郎中(新晃县正在打造夜郎文化)。用以赞美宁石林的艰苦创业精神。
  山高路运坡长是我们的创业之路,利国利民利己是我们择业之追求,抢先果敢坚定是我们致胜之法宝;这是由宁石林先生亲自撰写的悬挂在公司墙上的企业标语,也是他自己内心暗暗追求的一个目标。在当今大多数人都在追求快速致富的大环境下,作为龙脑产业的创始人,创业过程的漫长、路途的艰辛以及社会各界的压力始终在考验着他的毅力。曾经有人问过他,你花这么大的力气投入这样一个产业到底是为了什么,他微笑地告诉他:这个产业能提供给人类健康的产品,能将当地的荒山变成青山,能让当地的农户脱贫致富,这是一个有百利而无一害的产业,尽管历程艰辛、道路漫长,我们也没有理由拒绝它。在北京从政是我的第一次人生,创办龙脑产业是我的第二次人生,我将用龙脑产业为我的第二次人生画个圆满的句号。
  转眼已经进入“十二五”,各行各业都在进行着自己的规划,作为龙脑产业的领军人物,宁石林也在计划着他的龙脑产业在十二五期间怎样发展,更远一点的是他还在盘算着他的第二次人生怎样度过。他的目标是:公司要在十二五期间实现原料林建设面积十万亩,天然龙脑产量达到500吨,新晃境内所有荒山全部种上龙脑樟,要让新晃人民因龙脑而骄傲、因龙脑而受益,因龙脑而扬名海内外;要让大多数中国人能够使用真正的龙脑,也用得起龙脑;要让中国的中医药事业因龙脑而增光添彩,因龙脑而走出国门。按他的话说,只有实现了这个目标,他的人生才算没有白白度过。
  “晃龙”是宁石林自创的产品品牌,“向大自然要健康、还大自然以清水”,这是宁石林倡导的晃龙之道。在这个思想指导下,宁石林将和他的团队一起继续在发展新晃龙脑产业、传承中医药文化、服务人类健康、造福当地百姓的道路上艰难跋涉、不断攀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