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5月20日电(记者乌梦达)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19日在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防治协作机制第四次会议上强调,加强协作、联防联控,在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有效治理大气污染。
加强大气污染防治,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任务。今年前4月,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地级以上城市PM2.5平均浓度同比下降14.6%,工作成绩逐步体现,但与百姓的期待仍有距离,问题解决仍然长期艰巨。
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先手棋,要实现治理大气污染的目标任务,关键是在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有效治理大气污染。三地的雾霾源解析表明,输入式污染占据总污染的30%-40%。实践证明,仅靠各省市各自为政难以解决污染源的问题,这就意味着只有打破行政区划内的一亩三分地,才能真正治理好大气污染。
京津冀及周边地区联防联控,落实好党中央和国务院提出的对口帮扶机制,决不能只停留在概念和口号上。记者调研发现,同种一棵树,发挥的环保效应相差不大,但不同地区的补偿差异明显,北京一亩地补贴甚至是河北几倍甚至十几倍;对京津冀地区雾霾形成贡献极大的煤炭消费中,河北消费最多,减煤压力最大,但替代的天然气等清洁能源自身产量远远不足,而目前政策优先保障天然气供应的是北京、天津等。
这些问题往往源于分散行政区划在资金、政策、标准、检查方式等千差万别,缺乏顶层设计统筹,导致大气污染治理的“短板”难以优先补上。这就需要从更高层面和联防联控的要求出发,合理统筹区域环保资源,向治霾的“一线阵地”给予政策倾斜。
在同呼吸、共命运的现实要求,要打破一亩三分地的不仅是三地政府,还要建立联防联控的政府、市场、社会共同参与的机制,有关部门要引入社会资本,更要健全信息公开,加大宣传和支持力度,从而真正打响这场和每个人息息相关的全民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