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会员动态 > 正文

李奇霖:养老金入市最大效用是平抑市场波动

发布时间: 2015-11-02 10:47:24   作者:本站编辑   来源: 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10月27日,人社部新闻发言人李忠称,人社部正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养老金入市的具体办法与流程,将尽快出台办法确保地方委托投资资金及时到位。此前备受关注的养老金入市时点,终于尘埃落定。继全国社保基金与企业年金后,养老保险基金也即将登陆A股。

养老金入市时间基本符合预期。考虑到资金归集的渠道、效率与安全性,在正式入市前还需要出台配套的办法以及财务规划来监督指引,因此需要一定时间。

根据全国社会保障基金与企业年金入市的经验来看,从公布基金管理办法到确定基金管理机构名单需1年左右,而与基金管理机构签署相关委托协议到实际开展投资还需要半年左右时间。

根据经验,可推测养老金入市受托机构应该是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据《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管理办法》,受托机构是指由“国家设立、国务院授权”的管理机构,目前只有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满足这一条件。当然也不排除设立新的机构,但是需要时间做进一步的研究论证。

投资管理机构则相对确定。《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管理办法》有明确的导向:具有全国社会保障基金、企业年金基金投资管理经验的专业机构将是养老基金的主要投资管理机构。

养老金入市有利于提高收益率,实现养老金的保值增值,并为资本市场带来长期投资者平抑市场波动。

第一,养老金投资渠道的多样化可提高收益率。可通过两个对比来说明,一是投资市场化的社保基金投资收益率大幅高于养老金投资收益。当前养老金由各地政府自行管理,管理水平参差不齐,而且投资渠道单一。主要投资标的为银行存款和国债,年均投资收益率不足2%,在通胀率较高的年份实际收益为负。而反观入市时间较早的社保基金,其在2014年的收益率高达11.43%,剔除通胀因素后的实际收益率也高达9.69%。

二是此前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已先后与广东、山东签订了1000亿元的养老金委托投资运营合同,广东省养老金已进入第三年投资运营周期,投资收益率远高于其他省份。

第二,养老基金作为长期投资者,入市有利于完善资本市场。中国资本市场尽管经历了20余年的发展,但投资者仍以散户为主,投资散户化使得换手率远高于成熟资本市场,暴涨暴跌也是A股的明显特征。

养老基金作为长期投资者风险偏好较低、配置期长,追求长期稳定的收益。养老基金的入市将有助于改善市场投资者结构,引导投资机构化与价值投资,使估值更为合理,完善资本市场的价格发现能力。有业绩支撑的成长股将会受到青睐,吸引优质资金进入,缓解股市波动,促进资本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

作为社会保障体系中最为重要、也是应对老龄化的第一道防线,政府对养老金的运营必定会非常谨慎。在8月召开的国务院新闻办关于养老金入市的吹风会上,已明确表示养老基金到了具体的投资管理机构后,在保证资金安全的前提下实现保值增值,政府不会干预,投资管理机构按完全市场化的方式操作。

因此,尽管养老金入市长期有利于资本市场建设,但不应把政府加快养老金入市理解为政府稳定市场的举措。

短期内,养老金入市虽有助于提振市场情绪,但作用有限,其主要目的还是为了资本市场长期建设。

一是可入市资金规模占总市值比例较低。2015年末,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滚存结余约为3.6万亿元,扣除各地以备支付之需的留存部分以及广东、山东两省已委托至全国社保基金投资的2000亿元后,全国可运营投资的养老基金规模约为2万亿元。

按照30%的上限比例计算,理论上养老基金可进入股市的最大金额仅约为6000亿元。10月28日,沪深两市上市公司总市值约为52万亿元,可入市资金占总市值的比例仅为1.15%。在实际操作中,依照全国社保基金的入市经验,需要根据市场行情动态调整比例,加上养老基金的重要地位,其投资比例应低于所规定的上限。

二是在实际操作中,A股的高波动使投资机构满仓的概率不大。在保证资金安全的前提下追求稳健收益是投资管理机构的职责。而A股发展还不完善,波动率较大,投资管理机构为避免市值的大幅回撤,在仓位上将有所保留,使得真正进行股票投资的资金比例进一步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