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创新养老模式要多考虑老人感受

发布时间: 2015-09-29 14:19:28   作者:本站编辑   来源: 信息时报   浏览次数:

“儿女不在家,政府雇人陪”,这是广州市对八旬长者推出的免费居家养老服务。据报道,广州市于2005年启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试点,2007年起在全市全面推广实施,目前“10分钟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圈”正逐步成型。截至去年底,全市共建有146个居家养老服务部。

在中国传统的居家养老模式里,父母抚养子女,子女长大以后再 “反哺”,这样的模式,体现了父母与子女之间双向义务的伦理实质。而西方家庭的养老则是一种单向循环的“接力”模式:父母抚养子女,子女长大以后继续抚养下一代,老人则被推向社会。如何扬长避短,将“反哺”和“接力”有机地结合,是探索中国养老模式不可绕行的路径。

作为一种新型的养老模式,广州的社区居家养老兼具居家养老和民营养老院的优点,克服和摒弃了二者的缺陷与不足。社区居家养老以社区为载体,由政府、非营利组织、家庭成员及志愿者为社区的老人提供多方面的社会支持,让“老有所养”更有安全、更有品质、更有情怀。

传统的居家养老实质上是一种亲情养老,老年人住在自己或者子女家中,由家庭成员提供经济支持、生活照料、精神慰藉;而在社区居家养老模式下,老人虽然还是住在家中,但日常生活所需的各种服务却由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部提供。此外,社区居家养老虽然将各类服务引入社区,并没有对老人采取集中供养的方式,较好地处理了养老过程中传统文化、家庭边界和代际关系的矛盾与冲突。

一项调查显示,95%的老人都希望在自己家中养老。只不过,伴随着家庭结构的小型化和空巢化,居家养老面临着诸多困境。许多老人对“掏钱买服务”说不,宁可压抑自己的养老需要,也不愿意自费购买服务。由此观之,修复养老需求与供给之间的裂痕,固然需要养老模式的优化设计,也离不开养老观念的重塑和更新。

不论是由公共财政购买部分养老服务,还是建立社区日间照料中心,抑或不同的社区结合实际开创一些各具特色的养老服务内容,社区居家养老让那些需要帮助的老人们“生活上多一些保障,心灵上多一些温暖”。尤其是对老年人中的弱势群体来说,由政府购买养老服务进行“弱势补偿”,让他们的晚年生活多一些光亮和温暖。

一个旨在“让人民对改革有更多获得感”、“让民众分享改革发展成果”的社会,需要给予老年人更多的爱与关心。实现“老有所养”,不仅关乎家庭的幸福指数,也考验公共治理的智慧和能力。探索现代养老保障模式,发展以社区为中心的各项社会福利与服务事业,将制度护佑和人文关怀结合起来,推动社区居家养老,是中国式养老一个可行的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