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关爱不只在重阳——独生子女父母养老观察

发布时间: 2015-10-21 09:05:53   作者:本站编辑   来源: 人民日报   浏览次数:

    今天是农历的九月初九重阳节,还是中国的老年节。

  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今年7月发布的《中国养老机构发展研究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年底,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2.12亿,80岁以上高龄老年人数量达2400万。根据预测,2020年中国60岁以上人口将达到19.3%,2050年将达到38.6%。

  在未来老龄化迅速增长的30年里,老龄化人群构成会变得跟现在的老年人不太一样,他们的主体是独生子女一代的父母,由此形成典型的一对夫妻赡养4个老人的家庭结构。当下,一些独生子女家庭的父母已开始遇到养老问题。去哪里养老?有哪些适合的养老方式?谁来为养老买单?独生子女一代和他们的父母们不得不采用新方式来破解这些从未遇到过的问题。

  ①在哪里慢慢变老?

  独生子女一代的父母们遇到一个难题:在哪里慢慢老去?他们的父母一代不太会遇到这样的难题,家里孩子多,大抵总会有一个孩子留在身边;人老了,自然还是在一辈子生活的地方,周边都是住了几十年的老邻居。

  只有一个孩子,孩子去异地读书然后留在异地工作变得越来越普遍,去国外发展的也不少,独生子女一代的父母们往往会面临着“去哪儿养老”的选择。

  一些身体还算硬朗的父母,选择了在自己家里开始退休养老生活,做“空巢老人”。由此带来的问题是:一旦老人生病,孩子们便分身乏术,尤其是如果孩子在海外。美国加州的晓晨至今还心有余悸,他和妻子从加州大学毕业之后顺利地在当地找到工作,然而两人的父母分别在河南和四川生活。近日,晓晨接到父亲电话,母亲突发急性胰腺炎,病情非常严重。两人虽然担心,但受到工作和时间限制,无法及时回家探望,家人的照顾也全都是由亲戚轮换着做。由于语言、环境、保险的问题,一般子女在海外的家长,未来面临的是跟孩子异国分居的问题,这样的窘境就迫使在日本生活了13年的张先生,在父母身体越来越差的情况下,决定回国赡养父母。

  也有一些老人选择跟随孩子生活,但是老人往往无法适应外地环境,并且面临异地医保的问题。居住在山东烟台的李阿姨,今年年初跟老伴一起搬到了儿子所在的深圳生活。短短半年,便因无法适应,又回到烟台居住。在深圳时,原先早起买菜、晚上跳舞、闲时与街坊近邻聊天的习惯被打破,李阿姨表示不适应。并且李阿姨的医疗保险所在地是烟台,在深圳就医费用也无法报销。

  还有一些老人选择过“候鸟”式的生活,平时生活在老家,需要的时候去孩子身边住一段。

  笔者在采访中发现,即使是还不到30岁的年轻人,在谈到未来父母养老的时候常常会觉得迷茫。尤其是大城市,如果父母要跟孩子一起生活,一般的家庭难以买得起足够大的房子,更不太可能为双方父母单独购买房子居住。而把父母留在老家,随着年龄的增长,自理能力的下降,也变得不现实。中国的养老院又一直比较紧俏,每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26张,市场上处于两端的豪华型养老机构和设施简陋的养老机构较多,真正符合大多数老年人的中档养老机构所占份额较低,直接导致大量老年人的需求得不到满足。这些也都造成了“去哪里养老”的艰难选择。

  ②纠葛中的爱

  张大爷一年前因患脑梗塞半边身体偏瘫,生活无法自理,儿子不放心他在老家一人生活,便将他接来北京一起居住。可是儿子媳妇工作都很忙,没有办法全天护理,只好每月花5000多元请人看护,一年间已经换了3个人。老人的儿子现在最害怕的就是看护突然提出要走,因为常常是出高价也难以即刻找到合适的接替人。张大爷的医保在老家,在北京所有的医疗费用都无法报销,每月的药品费、检查费也需要儿子来承担。张大爷一直都觉得自己这样拖累了儿子媳妇,所以对看护从不挑剔,前段时间还提出要去养老院。虽然张大爷这是出于减轻儿子负担的考虑,可是他的这个提议让儿媳心里很不是滋味,担心是因为自己照顾不周才让老人萌生这种念头。

  在“养儿防老”这种传统关系里,父母子女之间是一种捆绑式的关系,双方之间的爱在养老问题上经受着考验。

  与自己的父母相比,独生子女一代的父母绝大多数都有养老金,经济上,基本不用子女的资助,反而常常要拿出钱来帮助子女。烟台的张阿姨退休后和老伴最大的挂念就是在深圳安家的儿子,虽然儿子因为相隔太远不能像其他朋友的子女一样常常回家探望自己,但李阿姨还是极少向儿子提及自己的难处,生怕儿子担心。她和老伴为了攒钱支援儿子在深圳买房,生活都尽量节俭。

  许多老人在生病的时候,只要老伴或者亲戚朋友还能照料,都不愿意告诉孩子,不想影响孩子的工作和生活。这是这一代的父母独特的爱的表达方式。

  有的父母退休后主要的事情是帮儿女带孩子,有的儿女一家常年住在老人家,吃住都由老人来支付。但在家庭关系里,子女在生活习惯上与父母的不一致以及对独立空间的要求,往往造成两代人之间的摩擦,所以在独生子女父母一代那里我们常常听到这样的声音:既想跟孩子在一起,又不想跟孩子住在一起。于是,在有些小区或者离得不远的小区里,会有一些父母和子女相邻而居的情况,距离合适便于照顾,但又避免了住在一起的摩擦。

  ③养老护理市场潜力大

  未婚的独生子女张小姐郑重其事地告诉笔者,为了父母的养老,她现在能做的事情就是努力赚钱。

  两年前,张小姐不到60岁的父亲突然得了失智症(俗称“老年痴呆症”),智力一下子退化到了3岁小孩的水平,退休的母亲便在家进行照顾。去年春节,因为药物的副作用,张爸爸进入医院治疗,每天24小时的照顾,让张小姐和母亲很吃力,于是打算请一个护工,但每天200元的开价根本请不到。“不是钱的问题,是因为怕担责任,这类的病人护工不愿意照顾。”张小姐跟笔者说,父亲有时候会突然拔针头、调试医疗设备甚至还会突然爬到窗户上,不明原因地逃离医院,这些都让没有接受过专门护理教育的护工不敢接手。而在国外,老人护理不同于医院的护理,是一个专门的领域,有专门的培养,需要严格的资格认证。

  有数据显示,在80岁以上老人中,失智症的患病率会达到20%。这种至今找不到病因的病人,绝大多数养老院并不接收,只能靠家人来照料,而长时间对病人的陪伴,家人也经受着巨大的精神压力。“有一天,我妈跟我说,她出门买菜的时候会主动跟陌生人聊天,她以前可不是这样。”张小姐的语气中透着些无奈。父亲生病后,由于日常的治疗药物不在医保范围内,全靠自己支付,精神压力之外还有经济压力。而母亲未来的养老问题也常常萦绕在她的心头,身边的朋友有去境外买保险的,有考察养老地产的,虽然父母都只60岁左右,养老问题已经是张小姐的难题。

  由于老人的护理、适老化改造等没有通过长期护理保险得以解决,又由于目前的养老商业保险偏理财型并不能提供养老服务,所以“谁来为养老护理买单”就成了难题。

  目前,不少地方政府已经着手解决养老护理问题。9月,北京启动居家养老护理员培训试点,使用统一标准、教材和考核办法。

  ④尝鲜新型养老方式

  在欧洲、美国、日本、新加坡等老龄化出现较早的国家,经过几十年的探索,已经有了一套相对完善的养老体系。他们或者通过公司、社区提供养老服务,或是通过护理养老保险的强制缴费方式,或是通过抵押房产的养老地产方式,为老年人提供不同层次的养老服务,一整套的社会化运行体系将政府与社会资源结合起来,使社会化养老变得现实。

  看到中国巨大的养老市场,不少中国的房地产公司和保险公司近几年也开始了养老地产的业务。而有机构预测,中国的养老地产会在2020年进入高速扩张期。这样的市场机遇,也引来不少外资进入中国的养老市场。如,来自法国的索迪斯在全球23个国家为养老机构和老年人家庭提供餐饮和营养服务,并包含了协助护理和特殊护理。在中国索迪斯养老服务才刚刚起步,开始为一些机构提供餐饮服务。

  在身体的健康服务之外,索迪斯个人与家庭服务业务首席执行官布鲁诺·凡哈尔斯特告诉笔者,索迪斯还致力于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比如公司会招募并培训医护人员、司机、清洁工、餐饮服务助理和其他服务提供者,通过培训使得他们能够以更善解人意和更富同情心的方式帮助老年人排解他们的孤独感。笔者了解到,这种服务方式是以老人为中心,老人的意愿将会作为首选,而非只是技术性的护理和照料。

  而对于因为老人生活质量的提高而带来的养老供应商成本的增加,对于提供商来说,合作或许是最好的出路。来自美国某医疗行业媒体的数据显示,美国有30%到40%的养老机构会将一部分业务外包出去。在养老服务行业,一般会将餐饮服务、洗衣服务、家政服务、人员招聘、医疗支持、办公业务以及信息服务等相关业务交给合作伙伴负责。在中国,这种合作也已经起步。

  此外,近几年“候鸟式养老”和“信息化养老”也愈发火热。“候鸟式养老”是一种特殊的养老生活,就是随着季节变化,选择不同的地方旅游养老。这种养老的衣食住行都在异地的养老院、老年公寓等机构完成,集健康服务、旅游休闲、文化娱乐为一体,是在游玩中健康快乐地享受生活。这种“候鸟式”养老模式一经推出,颇受老人欢迎,比如在三亚,每年冬天都会有不少老年人去过冬。

  “信息化养老”是以信息化养老终端采集数据为基础,利用互联网、移动通讯网、物联网等手段建立系统服务与互动平台,通过整合公共服务资源和社会服务资源来满足老年客户在安全看护、健康管理、生活照料、休闲娱乐、亲情关爱等方面的养老需求,从而为广大老年群体提供了一种新型的养老解决方案,为养老的发展提供了新的选项。

  养老产业是“十三五”规划重点要突破的领域,当下的中国正经历从居家养老到多元化社会化养老的阵痛。除了积极应对,汲取经验并探索出适合中国的养老方式,中国别无他法。这需要家庭的面对,更需要政府在框架和体系上进行科学的规划和长期有序的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