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黄埔区突破养老服务3大瓶颈 构建中国式养老新模式

发布时间: 2017-02-22 15:11:37   作者:本站编辑   来源: 金羊网新闻   浏览次数:

 

爱心午餐供应点

黄埔区突破养老服务3大瓶颈 构建中国式养老新模式

老人有了免费饭堂捕捉一区趋势

文/金羊网记者 刘云 图/金羊网记者 邓勃

60岁以上老年人口超过2亿,空巢老人突破1亿,失能半失能老人达到3500万……当去年10月,第四次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结果发布后,冲击国内经济、社会、文化、家庭的“银发浪潮”扑面而来。

记者近日走访发现,在创建全国养老服务综合改革示范区的过程中,广州市黄埔区形成了一套“不以街道为单位、不以物理空间来划分,而是以人群、以社区”,以“两个半径”(老年人出行半径、服务半径)来构建中国式养老体系的办法,送餐、照料和医疗三大养老基本服务到位,破解了“养老难题”,实现了社区日间托老服务全覆盖。民政部养老服务业专家委员会委员乌丹星表示,这样的做法是非常重要的探索和经验。

No.1

养老 投入

爱心午餐惠及15街镇 每天免费让老人吃饭堂

钟镇添是广州市黄埔区萝岗街的一位老人,今年82岁,身体尚能自理的他,每天中午都会来到离家不远的黄埔区居家养老服务示范中心。在那里,他可以免费领取一份价值12元的爱心午餐。爱心午餐包括两荦一素还配靓汤。这样的习惯,他已保持了两年。儿子女儿在外工作,不用赶着回家忙上一顿饭,钟镇添也偏好居家养老服务示范中心的饭菜,因为符合老人们的胃口。

一份爱心午餐,惠及15个街镇,2016年至2017年1月,共有15万余人次黄埔区老人享受了这份待遇。

这是广州市黄埔区对该区户籍60岁以上特殊困难老人和80岁以上老人进行的“大配餐工作”。这意味着只要这些老人愿意,都可以步行几分钟,到社区的日托中心“饭堂”免费吃午餐。

金羊网记者计算了一下,按照一年100万份,每份12元的标准,黄埔区政府一年就需要进行养老投入1200万元。目前,黄埔区采取“财政+慈善”模式,在区财政投入的同时,将爱心午餐作为广东扶贫济困日活动暨“羊城慈善为民”行动系列工作慈善重点推介项目,积极发动慈善机构筹款。

为了了解老人膳食服务需求,各街镇干部还会上门走访长者,建立食品安全监督检查工作制度的同时,利用社区卫生服务资源为用餐老人开展免费体检。

一些身体健朗的长者也乐得成为老年义工,在供应点协助服务。80岁的王爱巧说,为同龄老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不累并快乐着。

No.2

养老 机构

公办养老“兜底” 增加床位益老人

作为社会养老体系的一个终端环节,养老机构是为满足特定群体的刚性需求而存在的。政府投资兴建的养老机构,首先承担了“兜底”功能,即为五保老人,失能失智的低保老人等失去经济来源和基本保障的最困难群体提供最基本的养老服务。

《广州市公办养老机构入住评估轮候试行办法》于2014年1月20日开始施行。黄埔区老人院是广州市为数不多的公办养老院之一,与营利性养老机构不同,这里一般照顾护理双人房的收费为1500元/月,而介护护理双人房最高只收取2380元/月。这种价格与营利性养老机构便宜近五成。

然而,调查中金羊网记者发现,按照广州市“9064”的养老模式,即4%在养老机构养老,6%在社区养老,90%是居家养老,只有大概4%的老人拥有机构养老床位。由于“兜底”线下的老人有限,如果坚持入住轮候办法标准,则会产生床位空置;但仅以“男性满60岁,女性满55岁”的年龄为准入标准,则会产生床位供应紧张的问题。

维护公办养老机构的“兜底”功能,放大其公益性,最大限度地利用公共资源,向更多有需要的老年群体开放床位是大势所趋。黄埔区民政局局长张灿华介绍,目前全区共有养老机构11间,床位数3100多张,实现了每千名老人拥有床位数40张的目标。预计到“十三五”末,黄埔区每千名老人将拥有100张床位。

那么,到“十三五”末,黄埔区的养老床位会不会供大于求呢?“并不会”,张灿华局长解释说,“我们会对各类型养老机构床位合理定位和调整,比如有的地方公办床位主要是留给 三无 (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赡养人和扶养人)、低保老人,但还有相当一部分失能半失能老人,同样有住进公办养老机构的需求。我们增加每千名老人的床位,就是把这一部分老人的需求也考虑进去了。今年我们以老人需求为导向,重新梳理了养老机构的架构,努力打造养老机构 3个2000 基本格局,即全力办好2000张左右床位的公办养老机构,资助办好2000张左右床位的普惠型民办养老机构,支持办好2000张左右床位的高端民办养老机构,以适应群众越来越多样化的养老需求。”

No.3

养老 医疗

“医养结合”为老人提供“一站式医疗”

第四次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结果显示,2015年我国城乡老年人自报需要照护服务的比例为15.3%,以年龄段来看,79岁及以下的老年人自报需要照护服务的比例为11.2%,80岁及以上老年人自报需要照护服务的比例为41.0%。此外,11.3%的老年人需要康复护理服务,10.6%的老年人需要心理咨询或聊天解闷服务。

养老机构最需要的就是养老护理员,直接为老人提供照护服务。根据民政部的统计数据,目前养老机构护理人员不到30万人,缺口高达1000万。而民政部门规定,在养老机构中,养老护理员与老人的比例应该是1:3。但记者在调查中发现,能够按要求的微乎其微。护理人员与老人的比例保持在1:5或1:6已经算“人员宽裕”,有的养老机构护理人员和老人的比例高达1:10。

如何破解护理人员缺乏,保证老人在养老机构有质量地生活?广州市黄埔区老人院探索出一条“医养结合”运作模式,与广医五院合作开设老年病康复中心,为院内老人提供“一站式医疗服务”。

记者昨日走访看到,设在老人院二期1至4层的老年病康复中心,建筑面积2400平方米,设病床60张,可以进行三级医疗机构的各项诊疗服务。康复中心协助区老人院建立老人健康档案,负责每天医疗查房巡诊,提供门诊诊疗、康复治疗等服务。刘旅滨院长由衷地说:“医务部、护理部、社工部三位一体,能在一个平台上共同做好为老服务,这是一种创新。”

黄埔区民政局也鼓励其他养老机构将“医养结合”作为发展重点,开展多样化探索。如地处长洲街的爱晚托老院依托省第二工人医院开办,地处穗东街的龙头山寿星院与周边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长期良好合作关系,地处联和街的甲子园老年人护理中心与钟南山医疗团队合作设立门诊等。

与此同时,社区层级的“医养结合”也在黄埔区内推动着。区民政局引导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基层医疗机构设立老年人康复护理病房、与社区日间托老机构建立合作关系、与有需求的社区老年人签订医养服务协议等模式,让社区日托中心向2.0版、3.0版等更高层级不断升级发展,使更多社区居家老年人享受到基本健康养老服务。

2015年

数据

(第四次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

38.1%

上门看病服务

12.1%

上门做家务服务

11.3%

康复护理服务

10.6%

心理咨询或聊天服务

10.3%

健康教育服务

9.4%

日间照料服务

8.5%

助餐服务

4.5%

助浴服务

3.7%

老年辅具用品租赁服务

 
编辑:林明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