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科普 > 健康常识 > 正文

共同进餐不会造成乙肝的传染

发布时间: 2015-09-17 15:06:03   作者:本站编辑   来源: 大公网   浏览次数:

      我国乙肝病毒携带者人数众多,令人担忧的是,有些人得了肝病自己并不知道,而不少肝病患者不知怎么治疗,甚至乱投医。9月16日是“全国乙肝宣传日”,为此,记者近日拜访了河南传染病医院的专家,为我们普及关于肝病方面的知识。

  认知

  乙型肝炎

  与其他肝炎的区分

  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脏病变为主的一种传染病。临床上以食欲减退、恶心、上腹部不适、肝区痛、乏力为主要表现。部分病人可有黄疸发热和肝大,伴有肝功能损害。有些病人可慢性化,甚至发展成肝硬化,少数可发展为肝癌。

  按病原学分型,就是感染的病毒不同,目前公认的有甲、乙、丙、丁、戊五种肝炎病毒,分别写作HAV、HBV、HCV、HDV、HEV,除乙型肝炎病毒为DNA病毒外,其余均为RNA病毒。

  中华医学会慢分会肝病分组委员、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肝病五科李广明主任介绍,一般来说甲型肝炎预后良好,慢性乙型肝炎预后差,大多数迁延不愈,少数发展为肝硬化。丙型肝炎较易发生肝硬化及肝癌。

  乙肝患者病情得不到良好控制,就有可能进一步发展成肝硬化,而肝硬化继续发展恶化,就有演变成肝癌的可能。因此,乙肝-肝硬化-肝癌,通常被人们称为乙肝三部曲。

  李广明解释,根据流行病学调查资料,乙肝三部曲是有一定的科学依据的,但并不是绝对的。

  也就是说,并不是所有的乙肝患者都要经历乙肝三部曲。所以,患了乙肝,也不必过度恐慌,积极治疗原发病,及时针对病情,采取有效且专业的诊疗方案,最大限度降低肝损、阻止或逆转肝纤维化或硬化,将病情控制在最佳稳定状态,从而有效预防病情的发展、预防肝癌的发生。

  绝大多数乙肝患者如防控合理,是可以稳定在病毒携带状态或是慢性肝炎活动阶段的,发展成肝硬化、肝癌的毕竟是少数。

  传播途径

  共用餐具不会造成

  乙肝的传播

  就乙肝的传播途径大致可以分为三类:母婴传播、血液传播、性传播,母婴传播是重要的传播途径,我国有30%~50%的乙肝患者是母婴传播所致,成人肝硬化、肝癌90%以上是婴幼儿时期感染上乙肝病毒的,

  “乙肝患者为什么有传染性”是更需了解的,乙肝患者的体液具有传染性,体液具体包括精液、阴道的液体、乳汁、血液、淋巴液、脑脊髓的液体、肺腔的液体、腹膜的液体、关节的液体、羊水等。这些都属于人体的体液,只要体液含有乙肝病毒,就具有传染性。

  “人的呼吸道、消化道、泪腺、尿道等由孔道直接与外界相连,储存的体液也直接和外界接触,所以这些液体一般不称为体液,而称为外界溶液。”李广明介绍道。

  生育

  要做好母婴阻断措施

  乙肝大三阳患者如果肝功能正常,那代表是乙肝病毒携带者,如B超检查不提示肝硬化,此时可以考虑怀孕,当然最好在HBV-DNA阴性时怀孕。乙肝大三阳患者如果肝功能异常(转氨酶、胆红素等升高),那代表处于炎症活动期,不适合怀孕。应治疗待肝功能恢复正常已半年(最好两年后)再计划怀孕。

  李广明介绍道,目前常用的阻断乙肝病毒母婴传播的措施是,新生儿出生后进行主被动联合免疫。

  主动免疫指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内、一个月、六个月接种乙肝疫苗,被动免疫指出生后立即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在主动免疫后加用被动免疫,阻断率可达95%。

  就生产方式来说,剖宫产和自然分娩这两种方式,谈不上哪一种更安全或更容易引起传染。乙肝孕妇选择分娩方式时,应考虑个人身体条件、胎儿的情况。

  世界范围内最新的指南均指出,无论乙肝病毒载量高低,是否肝炎发作,只要孩子出生后经过正规的联合免疫阻断,都可以哺乳,而不需要人工喂养。

  如果您选择了母乳喂养,平时要密切注意婴儿口腔及消化道情况,如果发现婴儿患有鹅口疮、口腔溃疡、口腔疱疹或出现腹泻等胃肠道不适时,应暂停哺乳,治愈后再继续哺乳。母乳喂养也增加了产后母婴接触,在这个过程中也应适当注意,喂奶前要洗净双手,用温热的干净毛巾轻轻擦拭乳头后再给孩子喂奶;孩子和母亲的用品应分开,擦洗用的毛巾、脸盆,喝水用的水杯都应该单独使用。哺乳期间定期检查肝功能,以免机体免疫发生变化,母乳喂养使病情加重。

  特别是当乳头有破损、出血、新生儿消化道黏膜破损时应暂时停止喂奶,待乳头损伤痊愈后可继续哺乳。

  治疗

  关键在于清除乙肝病毒

  “就乙肝的治疗目前主要分为干扰素和核苷(酸)类药物两大类。”李广明说。

  干扰素分为常规干扰素和长效干扰素,前者基本上天天都要注射,后者多为一周注射一次。干扰素采用肌肉或皮下注射,疗程至少需要六个月。干扰素、核苷类似物等肝病抗病毒西药以抑制DNA的复制为主,缺点是不能随便停药,但长期服用乙肝病毒轻易不发生变异耐药,不过长期用药的话会出现像流感样、厌食、恶心、腹泻、抑郁、心绞痛等副作用。

  该类药物的优点是有固定疗程、不产生病毒耐药,HBeAg、HBsAg血清转换率高且应答持久,具有调节免疫和抗病毒双重功效;缺点是需皮下注射、价格较高、不良反应较多等(流感样症候群、骨髓抑制、精神异常等),有妊娠、精神病、酗酒、失代偿期肝硬化、甲状腺疾病等禁忌症。

  另一类是核苷(酸)类似物的口服药,像拉米夫定、阿德福韦、替比夫定、恩替卡韦等。这些药物也是通过抗病毒,提升免疫力来治疗乙肝的,都是治疗乙肝中常用的很不错的抗病毒药物。拉米夫定能抑制乙肝病毒复制,但缺乏免疫调节功能,完全应答率不理想。还有就是阿德福韦、恩替卡韦、替比夫定等,都有不可避开的耐药性,而且药价较高。

  这类药物的优点是三性“有效性、易行性、安全性”,但是也有疗程不固定、易发生病毒耐药、停药后易复发等的缺点。

  链接

  关于乙肝的小问题

  由于乙肝患者人数众多,大家日常生活中可能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乙肝问题困扰,李广明主任就一些比较集中的问题进行了一一解答。

  感染乙肝病毒后都会变为慢性感染吗?

  感染乙肝病毒后发展为慢性感染的可能性取决于发生感染时的年龄,6岁内感染乙肝病毒最容易发展为慢性感染。健康成人感染乙肝病毒后,90%以上会在一年内自己恢复,发展为慢性感染的可能性低于5%。

  和乙肝感染者一起吃饭会被感染吗?

  乙肝病毒不会通过消化道传播,共用餐具也不会传播乙肝病毒。

  和乙肝病毒感染者一起工作学习会被感染吗?

  乙肝病毒不经呼吸道和消化道传播,同住宿舍、同一餐厅用餐、共用厕所、同一办公室工作、共用电脑等办公用品、握手、拥抱一般不会传染乙肝病毒。乙肝病毒不会通过咳嗽和打喷嚏传播。

  没接种过疫苗的人接触乙肝病毒后怎么办?

  乙肝病毒可以在体外存活至少7天,如果你担心自己可能接触到乙肝病毒了,应立即去看医生。如果你没有接种过乙肝疫苗或不确定自己是否有抗体,在接触乙肝病毒后12小时内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可以使机体迅速获得被动保护性抗体,对机体进行暂时性(3~6个月)保护;同时应接种乙肝疫苗,以获得长期保护。

  接种乙肝疫苗后无应答怎么办?

  全程接种乙肝疫苗后,由于免疫功能低下或其他原因,少数接种者对疫苗接种无应答(抗-HBs

 
责任编辑:朝夕遐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