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当前位置:首页 > 关爱生命 > 临终关怀 > 正文

临终关怀病房落户黑龙江省社区医院

发布时间: 2014-10-20 10:40:06   作者:本站编辑   来源: 黑龙江日报   浏览次数:

当前中国正加速进入老龄化社会,在养老产业、医疗保障等问题不断被探讨的时候,临终关怀,一个略显沉重又意义非凡的话题也开始引起人们关注。在我省最早开设的临终关怀病房是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宁养院,其后又有一些托养机构开始尝试提供临终关怀服务。但在现实中,受传统意识影响,很大部分患者都选择在家庭等熟悉的环境中走完生命最后时光,这恰恰给社区临终关怀工作的开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

哈尔滨社区医院设立临终关怀病房试点起于2009年,至今已有5个年头,经过这几年的探索,社区医院办临终关怀成效如何,患者家属、市民对此又有怎样的期待和看法?近日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

运行五年 临终关怀扎根社区

17日,记者来到了开设在哈尔滨市道里区光华共乐卫生服务中心的首家社区临终关怀病房。中心主任刘璐告诉记者,2009年开设至今,承担临终关怀功能的7张床一直没有全空过,前来咨询及住院的人数一直逐年稳定递增。截至目前,累计约有600名患者在这里完成人生的谢幕。她告诉记者,目前哈尔滨市承担此职能的社区医院仅此一家,已运行了5年,但由于这期间对外宣传并不多,绝大多数市民还不够了解临终关怀病房的具体情况。

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记者来到了位于社区医院地下室的临终关怀病房。在门外记者看到临终关怀病房与普通病房并没有太大区别,房门旁也没有挂上“临终关怀”的牌子。医护人员告诉记者,来到这里的病人主要分两种,一种是重病晚期脏器功能严重衰竭的老人,一种是癌症患者。由于不少癌症患者年纪尚轻,虽病危但意识依然清醒,如果看到写有“临终关怀”的门牌,极有可能造成负面的暗示和影响。在房间内记者看到,对临终关怀病房布置上也下了一番功夫,不仅墙壁涂上了温馨的颜色,房间还放上了活泼的装饰品。一位正在整理房间的医护人员告诉记者,这些细节也是临终关怀的一部分。

生理心理 双重照顾凸显尊重

综合社区医院的资源,对于临终关怀患者都能提供哪些帮助?记者采访到了负责治疗的院长赵希君。

赵院长说,对于需要临终关怀的病人来说,传统的治疗方法诸如手术、放疗、化疗已经失去意义。临终关怀从治疗上首先要减轻病人生理上的痛苦,再通过精神安抚,心理疏导减轻病人的恐惧、焦虑、抑郁等情绪。护士长管玉芝介绍,临终关怀这个名称听上去有些煽情也有些感伤,但实际工作中却完全是另一幅样子。尤其是处于癌症晚期的患者,其疼痛程度远超一般病症,身体机能的退化让一般的静脉扎针都异常困难。对此医护人员都是通过更专业的操作和更细心的照顾尽力让患者有个好心情。她说中国文化中有很矛盾的地方,一方面大家都避讳死亡,另一方面却尽力对这些被“宣判死亡”的人照顾有加,即便面对再脏再累的病人,医护人员都有不忍和难过,这也是对生命的最大尊重。让管玉芝感到欣慰的是,尽管伴随着病人的离世,诸如分家打闹的情况偶有发生,甚至还有被弃管的离世老人,但绝大多数儿女都是孝顺的。她注意到,近些年随着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孩子少的家庭在照顾晚年父母上有心无力的问题开始突显。

理性抉择 逝者安详家人受益

在病房内记者遇到了来自大庆的吴女士。她告诉记者,她85岁的母亲因为脑血栓已经多日昏迷不醒,不久前医院通知老人已没有治愈可能,这让家人痛不欲生。由于病人在治疗时身上要一直插着好几个“管”,单纯接回家而身边没有医护人员照顾显然是不行的。一筹莫展之际,吴女士的哥哥打听到了有这样一个临终关怀病房。于是两人就前来寻找,这一路寻找的经历让吴女士至今难忘。她说,刚打听时不仅很多人说不知道,还有的人一听“临终关怀”这个词儿就吓跑了。辗转一番,吴女士终于找到了光华共乐卫生服务中心临终关怀病房,将老母亲安顿在了这里。吴女士说看到母亲最后的时光是在这里安详地“睡去”,自己心里踏实许多。

吴女士还和记者算了一下账,之前病危时在大医院住了12天,花销12500元,每天的花费要超过1000元。弥留时回家看护,不仅不专业,看护等费用也并不低。但在临终关怀病房,每天总费用只有100多元。她说中国人自古讲究孝道,如果能治好花多少钱儿女都能尽力拿,很多时候要理性判断,针对她母亲弥留前的情况,选择在临终关怀病房走完老人的最后时刻,是一种理性的选择。

制度对接 观念桎梏尚需破除

社区主任刘璐介绍,我国临终关怀医疗机构大概上世纪80年代才开始出现,而我省哈尔滨市可以说才刚刚起步。人们对此的思考还并不深刻,有的人仅仅认为在这里可以打杜冷丁等药品,让病人在离世前不那么痛苦。其实这种想法很片面。在发达国家依托社区医疗资源让人安详地走完最后阶段已经是一种常态,而在中国,理性地看待死亡,让病人走得有尊严,国人还常常处于一种被旧有观念绑架的状态。

除了道德层面的问题,制度方面的跟进也同样迫切。刘璐主任说,临终关怀病房刚设立时,因为患者死亡数量多还被卫生局问询过,当得知社区医院承载的特殊功能后,才可以直报。按照规划,将来的社区医院将和大医院“对口”,对没有治愈希望的重症癌症患者,直接由大医院转至社区医院。就在本月初哈尔滨市公布计划,明年将再新建两处社区临终关怀病房,一处开设在群力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处开设在通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冰城志愿者爱心服务队负责人马波介绍,随着临终关怀医疗机构的逐渐增多,在我国一些发达城市还出现了附近居民认为不吉利,阻挠开设临终关怀医院的事件。不知道将来冰城会不会面临同样的问题,想要让百姓理性看待临终关怀,思想上的很多桎梏需要打破。(记者 那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