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当前位置:首页 > 关爱生命 > 临终关怀 > 正文

临终关怀后面的无奈

发布时间: 2010-03-16 14:35:00   作者:佚名   来源: 本站   浏览次数:

    社会经济在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压力越来越大,生活方式也发生着变化,往往一个病人会使一个家庭经济崩溃而穷困潦倒,这样的结果使许多人没有时间和精力去照料家里的病人。此时在医院紧张的床位和家庭的窘境之间,临终关怀医院无疑提供了又一种选择的可能,适应了一种社会需要。

    在天津医科大学临终关怀研究中心之后,目前全国已经有近百家临终关怀医院或临终关怀病房,比较规范的大约40多家。但实际上,由于观念和体制上的原因,千呼万唤始出来的这样一个关注特殊群体的医院,其工作尚未大面积铺开,广大医务人员和群众对临终关怀学还缺乏科学完整的概念。多数临终关怀院的经营并不理想。 “医院或病房较低的收费显然不是临终关怀受冷落的原因”。孟宪武在分析目前临终关怀面临的问题时认为,人们拒绝接受“临终”一词,个别人对临终关怀有抵触心理,观念陈旧应是这一业务开展受阻的原因之一。社会各界对临终关怀还缺乏了解,宣传做得不够。

    临终关怀医院建立时基础都比较薄弱,资金缺乏是困扰临终关怀事业发展的另一原因。而普通医院在对癌症患者实施有偿服务的同时,其明显高于临终关怀医院的收费,既加重了患者和家属的经济负担,给病人带来痛苦,又使患者对临终关怀服务产生误解。据调查,70%以上的老人选择在自己的家里做生命的归宿地,既有对亲情的渴望,也许还有一部分传统的养儿防老的思想。基于同样的原因,把老人送到临终关怀医院,也使许多子女面临着心理的压力:在亲人最需要的时候怎么能推给医院呢,古语说“久病床前无孝子”,这会不会承担不孝之名? 据了解,正在进行的医疗体制改革由大病统筹向医保制度转换,在经济发达地区几乎所有的临终关怀医院都以医疗保险的形式经营,也有的以捐款等形式补充财政不足。由于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多数临终关怀医院没有纳入医疗保险。不能进入医疗保险,公费医疗的老人就报销不了医药费,几乎就没有病人了。

    目前国家对临终关怀事业没有正式的政策或经济的支持,临终关怀院普遍希望得到国家有关部门和慈善人士的支持。1992年,由中国老年基金会、中国老年报社联合建立的“晚霞工程”正式启动,可是三年中从社会得到的捐款仅有9726元。由于效果不佳,这个曾与“希望工程”遥相呼应的工程不得不停止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