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会员动态 > 正文

商业养老保险存巨大市场

发布时间: 2015-12-05 11:14:49   作者:本站编辑   来源: 新闻晨报   浏览次数:

原标题:商业养老保险存巨大市场

  多因素造成养老金收不抵支 CFP

近日,中国保险行业协会(以下简称“中保协”)发布《2015中国职工养老储备指数大中城市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 显示目前状况基本满足城市职工养老储备要求,但仍有较大空间。在我国养老体系改革加速的当下,安联集团国际养老金负责人米毕嘉(Brigitte Miksa)表示,中国的养老体系改革可借鉴海外的经验。

现状:“未富先老”成全球关注问题

《报告》显示,2015年中国大中城市职工养老储备指数为59.7分,接近评价基础标准,表明目前状况基本满足了城市职工养老储备要求。然而,要更好满足国民的养老需求,城市职工养老储备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值得注意的是,正如安联集团国际养老金负责人米毕嘉在主题为“平衡:持续与充足”的欧洲养老金管理及商业保险价值运用专题学术研讨会上所言:“不仅是中国,全球养老金制度均面临巨大挑战,未来亟需于持续和充足中寻求平衡。”而中德安联人寿保险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陈良也表示,“未富先老”、“未备先老”是目前另全世界担忧的问题。

然而,欧洲国家发达的保险市场和在养老领域的先行尝试,对于我国的养老金体系改革仍然具有借鉴意义。

对此,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田素华教授表示:“随着经济发展和医疗卫生条件改善,中国老龄人口比重增加迅猛,人口老龄化已成为中国的现实国情。人口老龄化将改变中国现有的劳动用工制度、养老金制度、居民消费模式、医疗和社会保障制度,老年用品需求、社会保障用品需求将增加显著。中国未富先老使得我们的养老保险工作有点措手不及,研究发达国家特别是德国的养老保险制度和经验,对我国养老事业发展有重要的实践价值。”

专家:

于持续和充足中求平衡

在米毕嘉的讲座中,她借助对多个欧洲国家的现行制度分析,传递当今最新的欧洲养老制度经验。米毕嘉指出:“从目前正在施行的欧洲经验而言,结合世界人口发展趋势和老龄化结构的变化,其核心在于达到可持续性和充足性的平衡,这才是面向未来所设计的养老体制。”

具体来看,可持续性源于多支柱的养老体系实现风险分散,同时向前端固定缴款模式靠拢提升财务可持续性;而充足性则需要确保参与率和缴费。

米毕嘉详细介绍了英国、德国、丹麦等国家的养老体系,而这些经验对于我国的养老事业和养老保险的发展都具有参考价值。

上海市保险同业公会、上海市保险学会秘书长赵雷在研讨会上表示:“德国里斯特养老计划、荷兰的集体固定缴款计划及英国的自动参保运作机制,这些最新的国际行业动态,将对我国保险行业,尤其是上海保险中心的建设,是大有裨益的。”

解决:

大力发展商业养老保险

无论是国际经验还是政策导向,都给商业养老保险的发展吹来了春风。而中保协的《报告》也指出,目前这一市场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报告》显示,企业年金计划和各种商业性保险(养老和医疗等)是职工养老储备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受访者中,参加企业年金计划的职工人数比例仅为33.5%,而购买个人商业养老保险的人数占比为41.3%。另外,企业没有提供重大疾病保险、商业意外保险、商业补充医疗保险和长期护理保险中任何一项的受访者高达38.3%; 而个人没有购买上述任何保险产品的比例为42%。

此外,我国家庭在大类资产配置以进行养老储备的方式上还有待改进。数据显示,中国城镇职工平均拥有不动产为1.06套,住房作为养老储备的工具是必要的,但考虑到未来住房从总体上将供大于求,随着老龄化高峰期的到来,变现能力可能面临着较大挑战。对此,《报告》指出,住房的养老功能只能作为一种补充,而不应被过分夸大。

同时,受访者(含家庭)对银行储蓄情有独钟,这一人数比例高达79.8%,而倾向基金、股票和债券的比例分别只有37.1%、31.9%和15.8%。从以上数据不难看出,中国家庭的大类资产配置还是比较保守,要实现充足的养老储备仍有针对调研中发现的问题,《报告》 也提出三点建议:一是基本养老保障制度改革很有必要; 二是提高职工养老储备水平的根本出路就在于大力发展商业保险,尤其是尽快推出“税延个人养老账户”,让职工自己参加账户投资增值; 三是重构家庭大类资产配置有利于提升职工养老储备水平,需要完善资产市场,并进行文化塑造。

据悉,目前保监会已经拟定《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商业养老保险的若干意见》 并在业内征求意见。这预示着,未来,保险公司将在养老保险产品上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