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协会动态 > 正文

鲁甸灾区救援日记

发布时间: 2014-08-18 15:46:10   作者:肖敬   来源: 志工委、宣传部   浏览次数:

 

一、初到震区

        到达龙泉村,安扎完帐篷已是晚上10点。

         6日早上6点,我们从贵州毕节出发,赶往200公里外的鲁甸县。短短的距离,我们走了12个小时。到鲁甸的路不少地方塌方,好在有惊无险!

        下午六点,我们才到达离此次地震震中很近的鲁甸县龙头山镇。由于从毕节出发时,我们只吃了点油条和稀饭,这时的我们又累又饿,但我们不敢做片刻停留,拿到通行证后,便马不停蹄地赶往震中龙头山镇龙泉村。这里的景象,让我们触目惊心。村子的房屋全部倒塌了,随处可见山体塌方以及损坏的车辆。
  到达龙泉村,大家顾不上自己一天没有吃饭,马上开始卸下随车物资。在当地村民、救援人员以及消防官兵的帮助下,晚上9时许,约10吨的物资全部卸了下来。我们赶紧把帐篷棉被等发放给灾民。这段时间,他们吃的基本上都是志愿者送过来的方便面,见到我们给他们送去了棉被以及包含碗筷牙膏卫生纸等生活急救物品后,他们泪眼汪汪,直说辛苦了。

        在给一个老人发放物资时,我看到有两个中年人因没有找到被埋的亲人一直在哭泣,一旁的志愿者则不断地劝慰他们。

        了解到有些灾民还没有帐篷住,我们赶紧帮他们扎起帐篷。晚上10点多,扎起10个帐篷后,我们才撤离。
  龙头山是个峡谷,因为前方塌方还没有抢修通,所以我们把物资集中在龙泉村一个二级电站。我们原本以为7日会去发物资,结果大米等物资堵在路上了,我们只能继续待在昭通。

        现在(7日下午5点半),我们正在安排中国生命关怀协会的志愿者前往震区对受灾群众进行心理援助。明天,再继续!

        (口述李腾富整理梁露)
 

二、灾民也是志愿者

        前往震区救援5天后,李腾富于昨日凌晨回到了家中。上期本报刊登了他在震区救援的点滴后,这两天,他们在震区又有何见闻呢?

        安置点内,灾民也是志愿者。

        8日和9日,我们在离震中10公里远的龙头山镇小寨小学里建了一个安置点。将20吨大米,以及帐篷、棉被、凉席、生活急救包等物资安置好。待村民重建家园时,可在这里暂时住下。

        到小寨小学,必须途经一座承重量只有15吨的小桥。我们只能临时叫来一辆小货车,卸下十吨大米后再过去。
  不过,安置点的村民们都过来帮我们的忙,有个40来岁的妇女,脸上满是忧伤,但一直张罗着帮我们卸东西,这引起了我们的注意。仔细聊起来,我们才知道,她在地震中失去了七位亲人。忍不住悲痛的她,一开口就哭了起来。现在的她就通过当志愿者,用不断忙活来忘记悲伤。好在中国生命关怀协会也安排了志愿者前来安置点,对这些村民进行心理援助和医疗救助。

        下一阶段,震区的主要任务是防止疫情发生,我们的战友还将前往救援。

        (口述李腾富整理梁露)

    

三、“共青团关怀生命之家”成立

        8月13日上午,前线工作组蓝剑组长带领大家负责物资采购,根据需求调查的结果,采购了近万元的棉被、暖宝和文具玩具。还为鲁甸火德红镇工作站添置一些生活设备。

        8月13日下午,中国生命关怀协会(志工委)云南鲁甸地震救援指挥部正式批复成立鲁甸火德红镇工作站,取名为“共青团关怀生命之家”,全体队员在共青团昭通市委、昭通青年联合创业会的协助下,搭建帐篷,入住开始工作。

        8月13日晚上,“共青团关怀生命之家”召开第一次会议,会议由指挥部医疗护理组组长程泽芬战友主持。大家互相介绍后,进行了分工:段立宁为工作站赈灾组组长,负责灾情调查、物资采购、发放,曹树贵、周志林协助;艾苗为后勤保障组组长,赵慧协助;程泽芬,王新民战友分别负责医疗护理组,心理援助组。王新民最后宣读了在新站点工作的有关纪律和安排。
    

四、各自分工 立体救援 

        8月14日,前线赈灾组同昭通青年联合创业会一起对火德红镇进行采访,走访发现各村均有损失,庆幸人员伤亡不大,物资基本充足。只有一个村口滑坡严重,尚未打通,但是救援物资已经通过人工方式送达。根据这种情况,段立宁组长与指挥部商量,将其赈灾款项改为救助儿童,特别是地震中失去父母的儿童,已经联系七户第二天走访核实。

        医疗护理组14日共救治十名患者。

        心理工作组在入户走访后,吸引不少当地小朋友,在工作站附近活动,直到    晚上十点才离开。

        王新民战友、曹树贵战友等从李嘉辉战友处协调到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等396个电饭煲,600只牙刷,300只牙膏,300块香,300条毛巾,300瓶洗发水下发到光明村,因为山路颠簸险峻,随处可见滑坡,战友们直到晚上9点才返回驻点。

        前行调研战友发现,整个灾区的救援和灾后重建安排确实是在有条不紊地展开,政府力量的主导,民间力量的汇聚,公益协会的参与,都是在一种相当有秩序的情况下开展,越来越多的组织依据各自的业务特点,形成在紧急救援、医疗、儿童、老年、物资供给等不同的救灾角色,从而构成了多层次、多领域的民间救灾立体场景。

        目前在前线服务的战友有十多人,让我们记住他们的名字:艾苗,段立宁,周旭杰,Shiji,周志林,缪建英,周易辰,黄晓艳,隗莉芳,刘静,曹树贵,赵慧,周伟栋,李嘉辉,程泽芬,王新民,蓝剑等,向前线人员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