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协会动态 > 正文

用爱撑起生命关怀的一片蓝天

发布时间: 2015-04-14 13:27:16   作者:夏景波   来源: 宣传部   浏览次数:

  生是偶然,死是必然,如何生如春花之绚丽,死如秋叶之静美,这对很多中国人来说或许没有去想过;只有那些身患绝症,在无可奈何的痛苦中等待死神降临的人们以及他们的亲人们,才能认真的去想、去感悟、去面对关于“死亡”的问题。中国生命关怀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罗冀兰说,协会成立于2006年,当时在北京的闹市区散发宣传单,很多人说死亡离我们还远着呢,随手将宣传资料丢掉了,人们对生命关怀的认识还处于零点或初级阶段,加之中国人的传统观念,忌讳谈“死亡”,使得生命关怀理念很难推广。就协会近十年的工作实践来说,社会急需生命关怀,无论是协会的管理人员、工作人员,还是专家学者医护人员和志愿者,他们做的每一项工作都得到了社会的认可,给予了渴望生命关怀的人们温暖与光明,我们是用爱撑起了生命关怀的一片蓝天。

  原四川省委副书记唐克碧在中国生命关怀协会第二届第二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上,面对来自海内外及全国各地的300多名会员代表、40多家新闻媒体的记者、社会各界知名人士及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迫切的说:“四川是全国的人口大省,有众多的老人和贫困户需要我们的关怀和照顾,这项工作做好了会减轻从中央到地方政府的压力,无论从微观到宏观都是社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生命关怀事业工作多、任务重、意义重大,生命对精神、思想、物资、环境等都有着迫切的需求和渴望。”有着“中国最高级别女农民”称号的唐克碧,自从2002年从全国总工会女工部部长的职位上退下来后,她回到家乡四川仪陇县当了农民。这是因为在一次回乡探亲中她看到了许多为之心痛的场面:羊肠小道上,一位患重病的农民死在途中,这个农民离开人世的原因除了他的病外,还有家乡崎岖不平、无法通车的山路。不久,一个孕妇也是因难产死在送往医院的路上。住在山里的一位老人去世了,因为没有像样的路,连棺木都抬不出去。耳闻目睹这样的场面,唐克碧认为,这种现状说明了生命关怀事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急待我们去认真做好每一项工作。生命需要呵护,生命期望尊严!

   中国生命关怀协会顺应社会需求,近年,在七个方面大力开展了相关工作。

  ——转变思想观念,调整发展思路。

  明确协会宗旨:“传播生命文化、关怀生命过程、提高生命质量、维护生命尊严、延伸生命预期、创立并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生命关怀事业”。

  调整协会任务:“凝聚社会共识、营造关爱生命奉献爱心的良好氛围;协调社会资源,为提高生命质量和生命预期服务;凝聚社会力量,为推动生命关怀事业搭建工作平台;培训社会人才,为提高生命关怀从业人员素质和能力而奋斗”。

  协会上下努力践行宗旨,加大力度完成任务。拓展服务范围,拓宽参与力量,让科学健康养生走进千家万户,使关爱生命理念深入人心,收到良好的社会效果。

  ——适应发展要求,完善组织结构。

  由原来的3个专业委员会增设到12个。新增设的有:关爱生命公益事业办公室、人文护理专业委员会、科学养生推广工作委员会、健康促进工作委员会、心脑血管疾病防治工作委员会、科学抗癌促进工作委员会、长期护理服务工作委员会、爱心养老产业工作委员会、健康管理与健康服务工作委员会。制定了分支机构的管理办法,从责、权、利等方面进行政策规范和法规制约。并加大宣传力度,构建交流平台,投入60多万元改版重建了“关爱生命”网站,为各分支机构设立专门的网页,设立相应的栏目,让行业专家学者与广大网友交流,解答有关生命、健康、养生等社会热点、难点、疑点问题,为生命关怀事业的广泛深入的开展奠定了基础,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和网友的好评。

  ——增强协会活力,扩大会员队伍。

  在协会职能转型、结构逐步健全的过程中,积极创造条件,广泛吸纳社会有生力量,引四面风,招八方雨,使协会的活力不断提升。一大批有爱心和高超技能的企业家、专家、教授、学者成为协会的会员。涵盖了医疗、护理、药学、传媒、地产、林业、教育、科研、法律、金融等是多个领域。协会现有常务理事71人、理事211人、理事会员单位116个、志愿者及会员超过2万人,有政界、军界的英才,有企业家和科学家,有教育、法律界的精英,还有港澳台及外籍华人。特邀专家已达91人,其中两院院士5人,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校长、中国科学医学院副院长曾益新院士是协会的首席专家,强大的专家队伍是协会的中坚力量,大大增强了协会的活力和人才资源优势。协会近2万人的志愿者,活跃在全国大多数省市自治区,在11个省市区建立了协会志愿者工作站。敬老院、病床前,有他们细心的呵护;汶川、玉树、雅安等地震灾区,有他们救助的身影,他们以无私的奉献,谱写着人间大爱,树立了中国生命关怀协会志愿者的良好声益,得到灾区群众和当地政府的高度赞扬。

  ——加强合作交流,扩大协会影响

  借他山之石为我所用,借船出海、借风发力。两年来,先后与地方政府和兄弟协会等单位合作,取长补短、互惠互利。与厦门和湖南怀化政府相关部门共同举办“海峡两岸高层养生论坛”、“健康知识进万家活动”;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联手举行“国际生命科学前沿成果学术报告会”、“国际生命关怀研究会”;与国家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共同召开“推进《未成年人保护法》深入贯彻落实研讨会”;与世界健康机构联盟合办了“第四届国际健康养生节”;召集京津冀地区知名专家教授,研讨临终关怀和姑息医学发展状况;给有关会员企业搭建平台,以协会的名义开展活动,特别是2013年开展的“关爱生命、奉献爱心”活动,拒不完全统计,活动中给临终病人、老弱病残弱势群体等送技术、药品、物资、服务等折合人民币超过两亿元之多,举办各类健康知识讲座3000多期,受众达50多万人次,只北京青松居家护照公司的“风中救援”活动推出两年的时间,免费服务价值达4000万元。产生了以协会为轴的多元辐射效应,拉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为其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社会效益显著。同时也提升了协会的知名度,扩大了协会的影响力,使中国生命关怀协会声名远播,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坚持公益方向,实施五大工程。

  以实施五大社会公益工程为切入点,坚持公益办会方针,引导整合公益项目,发挥人才、资源等元素优势。一年来,五大社会公益工程显出旺盛的生命活力,,举办各种相关的培训班百余期,近万人受益;设立省、市帮扶工作站,送资金40万元,送生活用品8000多件;免费为1.3万老人、残疾人做体检,开展阿尔兹海默症专项调研;接受社会爱心企业、人士捐赠的物资、药品、器材等价值5000万元,经费800万元。山东西奈山投资公司拟出资1200万元,专门成立“慈爱基金”;建立中国生命关怀协会全国临终关怀示范基地、培训基地、全国社区养老服务示范基地等15个基地,会员单位和爱心人士最大限度的彰显社会责任,使协会的公益办会之路越走越宽广,为政府排忧,为弱势群体解难,营造社会安宁与和谐,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

  ——突出工作重点 ,推进临终关怀。

  临终关怀事业是协会的工作基础,从上海到北京,从城市到村镇,临终关怀以点带面、以大带小的向前推进。上海在社区和居家临终关怀病床已达2400张,全国的临终临终病房、科室和从业人员的数量较之两年前增加了3至5倍。协会已正式向国家纪委上报了有关生命关怀的办法、要求、准则,并编辑出版了《老年护理院建设之南》,国家卫计委以立项开展临终关怀医疗服务体系建设研究,让临终关怀社会保险体系有法可依。协会还大力开展国内国际上的临终关怀学术交流,在上海和北京与有关部门合办“国际生命关怀研讨会”等,派员到香港和美国介绍中国生命关怀工作的进展,让中国的生命关怀事业迈向了一个新的起点。

  ——加强自身建设,提升协会形象。

  协会充分发挥“服务、协调、自律、维护、监督、管理”的职能,凝聚社会力量,各项工作上水平登台阶,有了突破性进展,财务账目审计获民政部颁发的AAA级公益社团证书,会员队伍不断壮大,协会声望与日递增,两年来,协会的各项有关生命关怀工作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肯定与认可,申请参会的企业和个人也越来越多,范围也越来越广,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

  2015年协会将在全面推进“五大社会公益工程”活动,在全国范围内深入开展“关爱生命、奉献爱心活动,加强对外交流,挖掘社会潜力,搞好网站的宣传工作,积极筹划“生命文化论坛”,启动“关爱肿瘤家庭公益大行动,办好各种以授牌的生命关怀基地,用协会上下踏踏实实的工作,推动中国生命关怀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中国生命关怀协会会长李建华说,生命关怀事业也要打造品牌、拓宽途径、延伸领域,在工作实践中不断探索新形势下中国生命关怀事业的态势与走向,立足国内、面向世界,与国际高端技术接轨,通过自身努力,得到社会各界的支持和认可。坚持社会公益方向,不仅关怀生命的最后一公里,更要关怀生命的全过程,要挖掘更多、更好、更大的社会资源,汇聚爱心,共同创造中国生命关怀事业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