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协会动态 > 正文

协会应邀参加生命关怀研讨会 彭佩云出席会议

发布时间: 2015-06-19 14:21:05   作者:夏景波   来源: 宣传部   浏览次数:
      【本网讯】6月15日,中国生命关怀协会秘书长罗冀兰、副秘书长李义庭等应邀参加在北京召开的生命关怀研讨会,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彭珮云出席会议并讲话。
为进一步促进国内生命关怀工作,深化中英医疗卫生合作,北京大学医学部全科医学学系和英国伯明翰大学,提议中国生命关怀协会和英国临终关怀国家权威机构“黄金标准体系Gold Standards Framework”进一步加强合作,合作方向可包括人员培训、认证授权和持续质量监控管理,借此全面提升我国临终医疗、机构宁养和居家护理质量水平。提议各方在北京召开生命关怀研讨会,洽谈磋商。 
  罗冀兰在研讨会上发言,她说;“中国生命关怀协会是在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彭珮云、顾秀莲倡导和关怀下,在2006年成立并发展起来,协会致力于传播生命文化、关怀生命过程、维护生命尊严、提高生命质量、延伸生命预期,创立并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生命关怀事业。努力凝聚社会共识、营造关爱生命奉献爱心的良好氛围、协调社会资源、为提高生命质量和生命预期服务、为推动生命关怀事业搭建工作平台;培训社会人才,为提高生命关怀从业人员的素质和能力而奋斗。”
  罗冀兰秘书长在阐述了协会的宗旨和任务后,对中国生命关怀事业的现状、意义及未来的发展做了分析介绍:“随着中国社会发展,老龄化趋势日趋明显,对生命关怀、宁养护理的需求将逐步扩大,而当前相关医疗资源和配套服务依然短缺。开展临终关怀不仅是社会的需求,更是社会进步与文明发展的必然结果。我们协会会长李建华提出:‘中国生命关怀协会要负担起临终关怀事业的发展重任,极力宣传人文关怀思想,对人文精神的关注还需加强。要深化主题、扩充内涵、提升品位、引发人们的思考与共鸣,从而完成生命关怀事业的文明价值和文化价值的双重构建,为自身的发展开拓更为广阔的空间。’我们是中国唯一从事临终关怀事业的国家级社会组织,有责任担起这幅重担,希望能够得到国际、国内方方面面的支持!”
  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中国生命关怀协会名誉主席彭珮云在研讨会上讲话。彭佩云指出,要提高生命质量的教育,有效节约医疗资源,构建和谐社会。中国是发展中国家,人口多、老人多、需求多,形势严峻、任重道远。要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建立小康社会,让人有尊严的死,是国家政策应有的。上海的做法有启发,存在的问题、取得的经验值得总结,还是好的。生命关怀协会一直在做,是不容易的,但有可能的。中国有传统观念,如无偿献血、骨髓移植、器官捐献等工作的开展都是有难度的。只要开始做,就要努力做好,团结各方力量,上边要政策、下边要培训、搞试点、与英方共建协作,写好有说服力的可行性报告,数据要可靠、措施要可行。这项事业是有希望的。
     中国生命关怀协会李义庭副秘书长在会上介绍了协会“建立中国临终关怀医疗体系”课题的情况, 中国生命关怀协会常务理事施永兴介绍了即将出台的“上海市临终关怀的立法”情况,受到与会专家、学者的关注。
    研讨会初步拟定合作意向:1、协助中国生命关怀协会相关课题,建立中英临终关怀医疗体系的完成。尤其是认证、准入、监督、管理、评价、评估系统方面。2、在北京的两个社区服务中心,建立临终关怀符合两国认证的试点,以后逐步推广。试点单位由北医负责联系,协会协助与政府沟通,经费由英国伯明翰大学提供。
    中国生命关怀协会秘书长罗冀兰、 副理事长史宝欣 、副秘书长李义庭 、常务理事施永兴 、理事会成员肖迪、王娜宁、马振山,英国GSF中心秘书长Keri Thomas 、发展总监Mark Thomas 、养老机构培训及认证主管Maggie Stobbart Rowlands ,英国伯明翰大学、北京大学医学部全科医学学系郑家强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迟春花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苗懿德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陈陵霞 ,英国伯明翰大学、北京大学医学部全科医学学系胡琳等相关单位的管理人员、专家、学者20 多人参加了研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