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协会动态 > 正文

2023亚洲教育论坛青少年心理健康分论坛成果丰硕-教育、医疗、心理、公益、政府破圈共育青少年健康快乐

发布时间: 2023-11-30 15:48:11   作者:本站编辑   来源: 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是党中央关心、人民群众关切、社会关注的重大课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围绕“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作出重要部署,并提出要“重视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

       青少年心理健康关系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国民心理健康白皮书显示, 在竞争越来越激烈、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的当下,超过四分之一的青少年有抑郁、失眠等症状,因为心理健康停学、休学青少年急剧增加,极端事件也频发。社会各界亟需从问题出发找到切实有效的解决策略。加强青少年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强化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管理服务工作,推进青少年儿童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设,营造快乐、健康与美好的儿童青少年生活,是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关注的事业。

       秉承着为营造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的环境,积极落实学生心理健康国家战略的目的,2023年11月12日,由亚洲教育论坛主办、中国生命关怀协会社会心理服务专业委员会协办、大儒心理承办的“2023亚洲教育论坛年会青少年心理健康分论坛”:积极落实学生心理健康国家战略——“如何让青少年更加快乐幸福?”在四川省蓉城成功举办,并取得丰硕成果。

       本次青少年心理健康论坛邀请了教育、医疗、心理、公、政府顶流专家学者、社会各界代表,破圈交流、共同探讨如何通过通过有效的行动,促进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健康研究所所长边玉芳教授发表题为《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促进儿童青少年健康快乐成长》的主旨演讲。她从最近热议的“消失的课间10分钟”和孩子目前的生活状况谈起,指出导致孩子不快乐幸福的根源就在于现在孩子每一天的生活没有满足他们的成长需求。边教授提出心理健康工作不仅仅只是针对如何让孩子少自杀,而是要让孩子拥有快乐幸福的能力,只有这样孩子的极端事件才可能真正降低,这就一定要做到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要让我们的孩子快乐幸福,做好家校社共同育人,创造一种符合孩子的成长需求、真正能促进孩子发展的环境,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做到以下几点:第一,以生为本,理念一致;第二,各司其职、功能互补;第三,强调过程,主动体验,第四,尊重规律,科学育人。我们要还孩子们丰富多彩的童年生活,让孩子活出有趣,活出精彩,活出价值,活出健康,活出幸福。

       深圳市恒晖公益基金会创始人陈行甲发表题为《关注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公益慈善组织可以做什么?》的主旨演讲。陈老师坦承自己从抑郁症中走出来的经历,进而关于抑郁和心理健康问题。他分享了自己做青少年精神健康关怀的经验,面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危机,公益慈善组织可以做什么?那就是:让儿童青少年的精神困惑被看见、被了解、被疗愈。陈行甲先生详细介绍了以学校为支点、核心环是心理老师、所有班主任老师、所有任课老师、所有父母参与的四环,同时,设计孩子成长课堂,通过博雅教育让孩子感受世间美好,对成长充满渴望。项目得到了广泛的社会支持,也取得了一些国际影响力。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是一个世界的议题,今天徐凯文老师领头,联系我们大家这么多人,我们讨论的是一个中国的话题,是一个时代的话题,是一个世界的话题,让我们一起努力,让我们的孩子更加轻松一点、更加快乐一点,让他们像鸟儿一样能够顺畅地、欢快地飞跃他们人生的山峰。

       华夏时报社党委副书记兼纪委书记、全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地区专家闫洪丰发表演讲。他谈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是基于中国国情和文化,在政策规范引领下,运用心理学、社会工作等学科的理论与方法,积极主动预防和解决个体、群体与社会层面的各类问题,提升社会治理效能和民众幸福感,形成全方位、全周期、多元化的社会支持系统。由此定义可以看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必须坚持“顶天立地,四面八方”的基本原则:“顶天”即在政策规范引领下坚持政治性与人民性;“立地”指立足于中国具体实际坚持实践性与服务性;“四面”指在国情文化基础上融合心理学、社会工作、社会治理等学科领域的专业理论、技术和方法,坚持科学性与融合性,“八方”即打造以人民为中心,覆盖自我、家庭、亲朋邻里与同学同事、社区(村)与单位(组织)、专业机构与行业组织、政府与法治、社会与文化、生态环境的八大层社会支持系统,坚持目标性与系统性。

       面向中国式现代化的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核心要义可以用一副对联集中呈现,上联是“一心二合三兼顾”,下联是“四讲五要六内容”,横批是“七方八圆”。具体而言,“一心”是以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为中心,培养新时代新人;“二合”是指两结合,一是和中国具体实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二是问题导向和系统解决相结合。“三兼顾”是具体开展社会心理服务过程中要兼顾微观心理、中观社工、宏观社会治理,兼顾事前、事中、事后,兼顾心身疾病防治、维护心身健康、提升健康素养。“四讲”是指青少年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必须讲政治、讲科学、讲系统、讲实效。“五要”既是指开展青少年社会心理服务工作需要具备人、财、物、机制、机构五大要素,也是强调要以德、智、体、美、劳五育培养新时代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六内容”是指开展社会心理服务工作要建立健全包括科普宣传、测评、培训、咨询服务、危机干预及保障与评估在内的六大内容体系,完善畅通“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联动、社会参与、专业指导、全民受益”的六环工作机制。

       最后,“七方八圆”中的“七方”是指围绕青少年社会心理服务人才队伍培养的七大模块,要融合心理工作、社会工作、社会治理三大基础模块,同时注重根植于中国国情和文化,在政策规范、文化特色、运营服务三大提升模块之上落脚到最后的实践模块,发挥有益效果;“八圆”是指围绕青少年构筑“自我支持-家庭支持-同学朋友支持-社区(村)与学校支持-专业机构与行业组织支持-政府与法治支持-社会与文化支持-生态环境支持”八大层、全周期社会心理服务支持链。总而言之,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是对全社会、全人群和各领域、各组织进行赋能,从而构筑完善的社会支持系统。

       接下来是精彩的圆桌讨论。

       圆桌讨论1:成渝时刻:扫去心理雾霾——怎样使孩子们健康快乐成长?

       北京交通大学心理素质教育中心副主任、副教授张驰主持了本次圆桌论坛。嘉宾就如何建构好的生态环境给孩子一个好的成长空间展开了热烈而精彩的讨论。

       成都市青羊区教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四川省特级教师陈杰老师以“温暖”为题发表了她的观点。从学校的角度来说,从校园环境,从活动设计、课程设计,到师生关系、生生关系,都可以让学生更加温暖和快乐。从家庭角度来说最重要的是,情感的双向奔赴的同时,话语权的双向奔赴。孩子们最喜欢听到的是我爱你,谢谢你、对不起、我相信你,你真行,这些话就是一种平等,就是双向奔赴。从社会的角度社会可以让孩子们更温暖,成都现在正在建立暖心驿站,这里将汇聚更多的爱心人士、专业人士、社区人士、校园人士,为重点人群提供公益服务,特别是孩子们在家里面或者在学校里解决不了的问题,暖心驿站可以给予更多的支持。

       四川大学心理咨询及危机干预总督导、中国心理学会注册督导师肖旭老师以“大手牵小手,促进青少年学生快乐成长” 开场,介绍了四川大学“五彩石活动”,自2008年开始至今15年来 川大大学生志愿者与47所中小学学校结对,结对学生累计18,000多人,该活动通过作文批改,书信交流,实地联谊,讲座活动,危机个案干预等方式促进灾区、贫困地区、边远地区孩子们心理健康,肖老师还以该活动中让志愿者从空虚走向充实,获得价值感,进而改变了抑郁状态的感人故事,呼吁更多的大学生和中小学生开展五彩石这样的稳定的学业辅导和心灵陪伴,通过这种互为心理环境,多向互动的方式让参与的大中小学生都获得快乐,健康成长!

       石室联合中学党委副书记、校长王军先生认为造成心理健康问题最根本的原因还是教育方式不当所致,包括家庭教育方式和学校教育方式的问题。从家庭的角度,一些家长更多的是关心孩子的学业成绩,不太关心孩子的思想、兴趣与爱好,如果孩子缺乏温暖、关爱和支持,可能导致孩子出现自卑、焦虑和抑郁等心理问题;从学校的角度,第一就是要高度重视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营造和谐、宽松、民主的课堂氛围,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让课堂充满笑声、掌声与质疑声。亲子关系不好、师生关系不畅、同伴关系不好,稍微有一点问题可能就是压垮孩子的最后一根稻草,就易出问题。第二,学校要为每一个学生开设个性化和差异化的课程和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在课程和活动中找到自信、展示自我,使他们的兴趣特长得到充分发挥,让他们的个性得到张扬。

       讨论孩子的问题,孩子当然最有发言权。石室联合中学的毛莞听认为宽松的正能量的社会环境,轻松的允许百花齐放的活泼的校园环境,还有不焦虑的温暖的支持的家庭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下,孩子们就会感到很快乐。

       重庆市南开中学专职心理教师薛玲玲老师分享了所在学校的做法。第一,实行五育并举,素养导向为学生减压赋能。挖掘已有的教育教学过程的育人育心功能,坚持五育并举,素养导向,充分发挥德育、智育、体育、美育以及劳动教育的重要作用,全方位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第二,釜底抽薪减压,家校沟通共育。通过实地家访,给家长写信的方式,与家长共情,缓解家长的焦虑,跟家长达成共识,一起看到孩子的进步、潜力、未来发展方向。

       西南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服务中心副主任孙辰老师围绕“五育并举促进心理健康”分享了“贯通式”心理育人的相关实践经验。第一是贯通“中心+”四维协同工作机制;第二是贯通课程教学与实践活动渠道,强化资源整合、显隐并举,以“五心五育”隐性涵育计划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国学、美育、艺术、体育、劳动教育相结合,照见更有趣的生命,集聚成长众拳,让学生回到宽厚的生活体悟中潜移默化的提高心理品质。

       四川师范大学实验外国语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刘佳老师分享了她作为一名中学的专职心理老师看到学生们对心理课的由衷的需要和认可,看到的学生们的各种情绪和痛苦,看到学生们渴望被看见的期待。

       圆桌讨论2:我们要为学生心理健康的国家战略做什么?

       大儒心理创始人徐凯文博士主持了此次圆桌讨论。嘉宾们围绕究竟什么是好的教育?好的教育衡量标准是什么?我们可以为学生心理健康的国家战略做一些什么?展开了讨论。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学院教授温海明认为,应该关注于人类内心深处面对这个世界深层的绝望感,这是非常重要的。理解孩子的绝望、家长的绝望到底是怎么来的?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天网恢恢是指天道应该是无所不包的,疏是指宽疏、宽容,才能一个都不漏下去。

       北京创越未来教育研究院院长宋亮认为,大学教育就是去激励那些积极向上的灵魂,并教给他们做人与做事的方法。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这三个维度统和起来,协同起来,一定是一个好的教育。希望每个人都能在时代的大变量中去找到自己的定位,让孩子不仅仅面对他自身的发展、自我认知的问题,也在外部探索的位置,让他们看到自己在这个时代中所找到自己的坐标,他看到自身的价值,为了这个价值努力,给予一个好的教育,助力孩子未来的心理成长。

       亚洲教育论坛副秘书长,中国父母成长学院创始发起人李晓云认为,应该高度重视,全面科学启动生命教育,让每个孩子从小懂得生命的起源、来源、生命可贵以及生命未来的意义和价值。父母首先是一个职业,同时是一份专业,需要接受系统的培训学习,才有可能和资格来承担作为孩子接受初始教育的根本责任。作为教育工作者,要秉承责任,行动,坚持,用心、真心、爱心,才能找到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帮助到目前儿童青少年所面对的心理建行问题。

       芸间互动(成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陈小兵指出,我们的技术能为国家战略的贡献,比如,虚拟现实+云宇宙可以上没有陪伴的小朋友足不出户一览天下;企业能结合产品提供和满足心理健康的需要;企业也可以在行业做一点贡献,我们有元宇宙快乐学习的课堂,可以跟着你们走遍中国的万水千山。

       北京尚善公益基金会理事长毛爱珍围绕学生体育运动,讲述了尚善十一年来践行的宗旨就是关爱精神健康,促进抑郁症防治。呼吁大家要重视并保证孩子们进行积极体育运动,跑步是抑郁防治最有效的运动方式。尚善公益基金推行健心跑进校园,就是在做预防工作,让孩子们别得病,这是非常重要的,也是有价值的,为积极落实学生心理健康的国家战略出一份力。

       腾讯基金会副秘书长刘洲鸿谈到,腾讯的使命是科技向善,每年会捐赠资金支持各种公益慈善事业,包括心理健康、心理服务。5.25心理健康日,在心理健康方面进行科普。10月10日精神健康日,跟国家心理健康中心做一些海报,比如睡眠质量、具身认知方面的,宣传心理健康方面的题目,比如认识焦虑症、孤独症,基金会希望在未来可以更好发挥技术的力量,探索更加高效、更加成本低的,能让更多人受益的方法。

       北京交通大学心理素质教育中心副主任、副教授张驰提出心理工作是很广泛的工作,既有人文关怀,还有科学方法,还有基础,基本上把社会工作和心理工作,还有各个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结合在一起。我们一定要做的是符合中国文化语境下理论和实践结合的背景,社会心理服务师的建构应运而生,针对政府、学校一起来联动,为孩子发展努力。

       本次论坛的一大亮点,是不仅有坐而论坛,而且要起而行动。论坛进入行动环节:行动创造希望。

       中国生命关怀协会社会心理服务工作委员会秘书长,大儒心理咨询研发部总监牟惊雷先生主持了行动环节。牟惊雷先生谈到应对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最好的方法不仅在言语,而更在于行动本身,本环节推出的四个行动方案来真正落实我们学生心理健康的国家战略。

       2018年北京致诚社会组织服务中心发起了“点亮者乡村教师成长计划”,旨在提升乡村教师群体的教学技能,发展高质量的乡村教育,守护乡村青少年心理健康和健全人格,为乡村教育贡献一分力量。该计划在中国生命关怀协会的大力支持下,北京致诚联手中国生命关怀协会社会心理服务工作委员会,为全国乡村教师量身打造了一个既包含校园危机干预专项培训,又兼顾师资培养、案例积累、工作督导的全阶段工作方案,受训的乡村教师在结业后将取得中国社会联合会颁发的社会心理服务师(学校心理健康方向)。目前“点亮者计划”已经为全国13个省市、19个区县的教师进行了心理培训,累计人数突破1万人,累计服务教师近7万人次,受益学生人数超过25万人。今年,该计划将进一步扩大规模,为乡村教师开设10万个免费的培训账户,100万个免费的筛查账户。

       闭门会:集结社会各界力量,共促学生心理健康幸福

       下午,来自教育界、学界、学术组织、和社会组织及基金会、企业的几十名嘉宾参与了本次论坛的闭门会,就“如何联合、如何合作、如何行动”展开了具体的讨论。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儿童精神医学首席专家,中残联副主席,亚洲儿童青少年精神医学及相关学科协会前主席郑毅教授从精神医学诊断的准确及用药的精准、综合干预模式的优势、生活方式医学对孩子心理健康的影响三个方面回答了在场嘉宾的提问。

       北京致诚社会组织服务中心理事长肖昱欣女士向在场嘉宾详细介绍了“点亮着计划”这一面向教师培训的公益活动的初衷以及六条倡议,并回答了希望加入并一起推动公益计划的浙江省代表的关于合作路径和培训效果的提问。接下来,嘉宾就“点亮者计划”的公益性质、队伍建设、及成功经验的借鉴几个方面展开了进一步的讨论。

       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李婧娟女士重点介绍了一套最新研发的立足预防,家校协同,综合施策的课程体系,主要包括测评、对一线老师的VR虚拟现实训练、线上培训课程,通过这样一个课程的体系来真正的解决当下学校问题识别和课堂管理的困难、青少年自杀行为的预防和干预、以及家校如何畅通沟通。

       来自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青少年与学校工作委员会的执行团队指出,他们将和大儒心理深度合作,推出社会心理服务师(学校心理健康)职业技能培训项目,建设一个具有中国本土特色的社会心理服务师队伍,解决家校社协调联动的难题,该项目将覆盖师生家校社五大主体,为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提升作出贡献,从而把心理工作、社会工作和社会治理结合在一起,为青少年心理健康保驾护航。

       当下青少年抑郁和心理危机受到全社会广泛关注,大儒心理持续深耕在青少年心理健康领域,愿携手社会各界组织,积极承担社会使命,以实际行动支持广大青少年及家庭,支持学校的心理健康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