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最新资讯 > 正文

金融养老 大行其道

发布时间: 2015-02-17 20:30:01   作者:本站编辑   来源: 人民网   浏览次数:

       美国经济学家、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约瑟夫·斯蒂格利茨曾说,年老是人生不可回避的自然规律。

  对中国人来说,老有所养、老有所乐是每个人的追求,但是养老却是个新问题。随着人口结构的变化和医疗科技的进步,中国人口老龄化程度越来越高。根据清华管理学院和社会保障中心发布的《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2013)》,中国早在2010年就进入了深度老龄社会,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在2030年后难以维持3:1的赡养比,提前20年进入“超级老龄社会”。但是由于养老资产不足、消费能力不足,未来将可能陷入“银发贫困”,中国已经未富先老。

  面对急速老龄化的中国社会,未来我们如何养老?

  中国太平洋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常委副总经理杨晓灵在“预见东方”养老趋势论坛上提出,“所有的养老模式基本上都是自我积累的模式,无论形式,都是用自己的钱给自己养老,唯独寿险是用大家的钱给自己养老,真正价值与大盘指数、基准利率无关,价值是国民平均寿命离散度体现的。”养老的问题现在是全民关心、全民忧心,因此也催生了强大的金融工具。

  毕竟,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没有金融,现代金融寸步难行。

  养老产业市场前景

  养老问题说到底是经济问题。

  复旦大学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孙立坚认为,我们今天的经济状况、养老产业的发展是在什么样的大环境下启动的,这很重要。“简单地照搬国际经验,我们会发现,国外养老产业的发展战略可能并不能在中国看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原因是在今天中国面临内外挑战。”

  首先,2008年后中国采取的刺激经济政策,时至今日已经来到了消化后遗症的阶段,但是现有的空间不足以让市场提高兴趣,在狭小的发展空间中企业无法寻找到利润增长的空间。“所以今天的麻烦是如何尽快解决产能过剩、全民理财、环境破坏、贪污腐败等问题,能不能让民营资本尽快回到实体经济的舞台,这也决定了2015年中国经济的发展环境能有多大的繁荣。”

  同时,孙立坚表示,中国经济发展也面临着成长的烦恼。今天中国整个社会经济的结构,没有足够力量通过消费来支撑中国经济的增长。“中国大多数的人需要寻找让自己富起来的机会,我们不可能像发达国家已经有足够的积累来解决各种方面的消费,包括养老的消费。”中国面临未富先老的问题,这是中国经济“成长的烦恼”所决定的。

  西方学者曾经提出建议,中国当务之急要做的应该是解除产能、降低过剩的产能,因为过度产能向全球市场的发散破坏了市场的环境、破坏价格体系。中国深知,中国在发展阶段和发达国家走过的路一样,要保住民营企业、保住企业给大多数人财富积累的机会。“重民生,怎么把养老资金和资本市场的繁荣配合在一起,解决低效率养老方式,这些也都是2015年投资渠道的看点。”

  如何更好地解决产能过剩和消费力不足的矛盾,孙立坚认为只有通过养老,医疗、教育等民生问题的理财才能解决中国过度储蓄、过度理财的问题。“通过政府打假、治理食品安全,让有财富积累的、想在中国寻找美好生活空间的人留在中国,为中国消费市场做出应有的贡献,为中低收入的阶层储蓄财富、创造商业机会打下基础。

  “未来资源配置更重要的已经不再是人治,而是强调优胜劣汰、公平竞争。而优胜劣汰、公平竞争靠的是法制,法律体系的完善至关重要。”

  未来的不可控风险

  老去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怎么样老去却是可以选择的。每个人都希望,春常在、人不老。谈到未来最向往的老年生活,“父母堂”微信公众号创办人黄静洁为自己规划了美好的养老蓝图。“美满的家庭是不可或缺的,希望到时候无论是我的长辈还是晚辈,都能够健康地生活在我的周围,当然还有我亲爱的朋友们。”黄静洁作为著名钢琴演奏家谭盾的夫人,同时认为个人的兴趣爱好将在老年生活中占据重要的地位,“能够听到音乐、看到绿色,做一个开心的人,是我的追求。”

  在有一定物质基础的前提下,享有精神的富足,几乎概括了所有人对未来生活的憧憬。然而,最新的微信调查结果显示,在中国仅有10.7%的人表示对未来养老不感到担忧,14.6%的受访者认为能够积累一定的财富为自己养老。

  “人活着、钱没了”,对未来养老的忧虑不能避免。

  锦弘基金创始人徐之骞承认自己担心的方面其实不少。“身体的健康状况、资产管理、外界的不确定因素,想想未来的风险实在有很多。”徐之骞个人认为,在养老这个问题上,要尽可能地把风险降低,养老储备很重要,而养老储备最离不开的就是合理投资。“如果不进行投资,养老储备就会随着时间贬值,十年后钱就不是现在的价值了。”

  “养老储备一定要做一个组合,包括现金、存款、债券、证券和适合自己的商业保险。组合会使非相关性增强,风险会降低。”徐之骞对此提出了建议,养老储备长期、需要稳定,对我们来说惟一的目标是保证本金的情况下能战胜通胀。“哪怕没有增长,只要购买力不降低,也是胜利。”

  对此,黄静洁作为两个孩子的母亲,表示更愿意把理财的事情交给专家,她认为相比之下社会风险和家庭风险更需要得到关注。因为曾亲身经历了美国911事件,黄静洁更看重大环境的风险度和家人身心健康的风险。“家人的健康特别重要,尤其是家庭主要劳动力和收入支柱的人需要有稳定的身心健康。身体的健康用以维持工作,心理的健康用以维持家庭。财务的事情可以交给专业人士,可以和专家一起讨论出符合个人经济水准和家庭对于风险承受度的方案。”

  中国太平洋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总精算师陈秀娟表示,不确定性的风险巨大,到底要为未来支付多少才足够支撑养老,可以由保险公司的精算来弥补这种不确定性,实现个体预期的公平。“可以通过精算技术来计算养老成本,这样就不用担心活多少岁。”

  如何规划美好晚年

  养儿防老、以房养老、社保养老?

  网上流行说,养儿防老已经变成养老防儿,以房养老也存在许多的不确定性。而社保同样不是万能的,《人民日报》指出:比现实的“骨感”更令人担忧的,是人们认识上的误区——总一位社会保险是万能的,能够无限度地满足所有人的养老需求。

  由于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如今在中国较多人选择的都是家庭养老的模式,尤其是养儿防老的印象根深蒂固。但是有数据显示,2050年时中国人口结构中,每3人就有1人是60岁以上的老人,现在421(4个老人、2个大人、1个孩子)的独生子女家庭结构,家庭养老的难处将在未来10年开始逐步体现。

  陈秀娟指出,虽然中国去年发布国十条后,在养老体系方面也已有了实质性的进展,但是养老问题的解决仍需要个人合理的规划。

  “随着工作时间不断延长,人在不同阶段有不同需求,养老对一个职场女性更需要考虑,一方面是女性平均余命更长,工作时间没有退休时间长,家庭结构中男性和女性的年龄差异,应该从家庭角度考虑,拿出储备资产的15%用于养老会让自己未来更加从容。”

  对于陈秀娟15%的提议,徐之骞认为还是相对保守,“20%或以上的可支配资产比较合适。”随着年龄增长比例会上升,养老储备怎么划分,“考虑流通性问题,现金加存款在占20%;商业养老保险占40%;拿出10-20%做相对有些风险的比如资金定投;20-30%用于购买国债。”徐之骞强调,房地产投资并不在他用于养老储备的投资范畴。

  黄静洁坦言,大多数中国人对买房“情有独钟”,这是一种焦虑的表现,同时也和家庭观念有关。“尤其是中国的女性,在成家后,心中眼中都没有了‘我’的概念,一切开销都为孩子打算,投资孩子,养儿防老。”

  黄静洁阐述了一个母亲的心态,买房也是因为孩子买不起房子,焦虑儿女没办法成家立业。“但其实这都是错误的观念,理所当然的认为,孩子会养我,不需要考虑未来”。 

  《礼记·礼运篇》云:“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中国太平洋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徐敬惠强调,

  民生视角,民生改善是中国梦的最好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