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最新资讯 > 正文

推进养老服务,呼唤政策“组合拳”

发布时间: 2015-05-13 10:08:09   作者:本站编辑   来源: 中国养老产业网   浏览次数:

  截至2014年底,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2.12亿,占总人口的15.5%,高龄化、空巢化、失能化等特征明显。为应对老龄化,近年来,我国大力加强养老服务业顶层制度设计,促进养老服务业发展的政策体系基本成形,各地也日益重视老年福利制度建设,相关体制机制也在转变,特别是养老服务体系的布局,正在由公益型的养老事业拓展到了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并举。

  受中共中央委托,民盟中央日前前往浙江义乌、桐乡和杭州,就养老服务产业发展问题展开调研。

  分层次满足老年人服务需求

  走进地处城乡结合部的杭州和睦街道华丰社区居家养老照料中心,调研组成员的目光被“巧媳妇”的牌匾深深吸引住了。2012年,华丰社区投入100余万元,建成面积580平方米的“巧媳妇”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内设日托室、餐厅、缝纫坊、洗衣房、理发轩、娱乐室等服务实体,为辖区内有需求的老人提供一站式居家养老服务。

  民盟中央副主席徐辉对此深有感触。他认为,我国老年人群体受经济和社会条件限制,再加上文化传统影响,居家养老必然成为养老方式主体,成为“重中之重”,这种情况很长时间都不会改变。所以发展养老事业,仍然必须大力发展居家养老服务,发展社区养老服务,尤其对那些居家高龄老人、空巢老人、失能或半失能老人,更要从各方面关心,支持社区和社会组织提供合适的养老服务,切实帮助居家老人解决实际困难,消除后顾之忧。

  调研组在调研中发现,目前我国居家养老发展依然较为薄弱,城市社区居家养老设施功能尚不够完善、服务质量亟待提高;农村居家养老设施尚未实现全覆盖,立足社区的居家养老服务严重滞后。

  对此,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盟中央主席张宝文指出,在养老理念上,要转变认识观念,分层次满足老年人的服务需求。

  充分认识养老服务业的商品特性

  在乌镇,集老年公寓、康复医院、老年大学于一体的雅达国际健康生态产业园,对于高收入的老年人,通过市场化的方式满足其高端需求,拓展休闲养生、健康服务、老年旅游、老年教育等产业,培育产业集群,给调研组成员留下了深刻印象。

  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会长、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郑功成认为,在家庭结构小型化和代际关系松散化的条件下,数以亿计的老年人不仅应当成为民生政策的重要指向,也应当成为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指向,因为老年人需要生活与服务,是一个十分庞大的有消费需求也有消费能力的群体,如果经济发展对此加以忽略,不仅会直接影响民生保障,也使经济发展丧失了一个战略性支柱产业。

  中国保障学会副会长、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何文炯说,养老服务产业既然是一个产业,就应该允许投资者盈利、分红,应该尊重价值规律,按照市场规则行事,并加以积极的支持。需要注意的是,养老服务产业化不排斥养老服务事业,不排斥非营利性质的各类养老服务,更不排斥政府在养老服务领域的基本公共服务。

  郑功成特别强调,在养老服务业的发展中,必须有清醒的分层、分类意识。他认为,政府工作的重点应当是解决好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和高龄老年人的服务需求问题,同时还需要有力地牵引市场与社会力量立足社区构建发达的社区养老服务网络,提供普惠性的社区养老服务,这是最广大老年人的现实需要。

  发挥好政府作用,切实承担好政府托底责任。同时,充分认识养老服务业的商品特性,发挥好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决定性作用,放手让企业和社会组织按市场规律运作,成为调研组成员的共识。

  构建综合型政策支持体系

  “帮天下儿女尽孝,替世上父母解难,为党和政府分忧”,走进杭州绿康医院,其在国内率先创立的“医养结合、康复养老助残”模式给调研组留下深刻印象。

  然而令调研组不安的是,就是这样一家正在逐步实现“全国老年康复护理专家和行业的领导者”梦想的医养结合的老年医院,依然面临譬如贷款难、用地难、用工难、专业人才缺乏等诸多困难。

  调研组在听取了浙江省政府有关部门的情况汇报后,在调研多种养老产业模式的基础上,认为养老服务业覆盖众多人口、涉及众多产业,要取得大的发展,需要打出一套“组合拳”,提供长期稳定的政策支持。

  调研组认为,在经济政策支持方面,应从财政、税收、金融、土地政策及其他经济政策上支持养老产业发展。加大养老的公共投入,包括加大在老年津贴、养老金正常增长、护理保险制度等方面的投入,增强老年人的购买力。通过政府补贴或购买服务、财政贴息贷款、税收减免等方式促进养老产业发展,完善多元投入机制。在土地政策上,应该将养老机构和新建社区养老服务用房的用地指标列为公益用地,统一纳入城乡发展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并优先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