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最新资讯 > 正文

6▪26国际禁毒日:新型毒品危害到底有多大?

发布时间: 2015-06-26 14:42:05   作者:本站编辑   来源: 新华网   浏览次数:
2015年6月26日是第29个“国际禁毒日”。《2014年中国毒品形势报告》24日正式对外发布,这也是中国政府首次对外发布毒品形势报告。我国目前禁毒斗争形势如何?毒品,尤其是新型毒品,对人体有哪些危害?怎样保护青少年远离“毒魔”的威胁?下面为您一一解答。
 

 

全国每百人中就有一人吸毒
 
 

根据《2014年中国毒品形势报告》,截至2014年年底,全国累计发现、登记吸毒人员295.5万名,实际吸毒人数超过1400万,意味着我国每百人中就有一人吸毒。其中,35岁以下青少年占在册吸毒人员总数过半。吸毒群体向企业事业职工、自由职业者、演艺界人士甚至公务人员等人群扩散。

截至2014年年底,仅全国在册登记吸毒人员已死亡4.9万名。全国每年因吸毒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5000亿元。

 

八成新增吸毒者滥用合成毒品
 
 

“2015中国禁毒论坛——合成毒品防治”近日在京举行。会上指出,国内登记在册滥用合成毒品人员数量已达到145.9万名,首次超过滥用传统毒品的登记人数。据介绍,当前中国发现、登记滥用合成毒品人员数量是2008年同期的6.5倍,年均增长速度超过40%。2014年全国共新发现吸毒人员46.3万名,其中近八成都是滥用合成毒品人员,特别是35岁以下的青少年占据绝大多数。

 

新型毒品毒性大
 
 

合成毒品是相对鸦片、海洛因等传统麻醉毒品而言的,因此又被称为“新型毒品”,以冰毒、麻古、K粉、摇头丸等最为常见。当前合成毒品呈迅速蔓延之势,主要是因为人们对合成毒品缺乏足够认识。很多人认为,吸食摇头丸、K粉等合成毒品不会上瘾,偶尔吸食也不会损害身体,这样的认知是非常危险的。实际上,合成毒品的毒性巨大,由于直接作用于人体中枢神经系统,成瘾性更强,长期吸食可能导致精神障碍。

 

警惕!毒品变“饮品” “免费”藏危机
 
 

一种外包装酷似咖啡粉、茶叶包、小罐装饮料、口服液等的新型毒品,近年来在广西、海南、广东、云南等多地频频出现,人们稍有不慎即易被蒙骗。南宁公安机关近期破获一起贩毒案,缴获新型毒品“奶茶”2000克。办案民警介绍,这种“奶茶”混合了冰毒、K粉,成瘾性强,毒性大。这类毒品遇水即溶,即冲即饮,与各种饮品混合后,口味都不发生变化,甚至香味都相似,而且效果持续时间较长,对吸毒人员极具诱惑力。 办案民警称,很多吸毒者初次吸食新型合成毒品,都是接受了毒贩或其他吸毒人员“免费”提供,待人们在不知不觉中渐渐对新型毒品产生依赖性,毒贩们再以高价出售给上瘾者。

 

新型毒品尚无有效治疗手段
 
 

吸食新型毒品还会引发荒诞而极端的精神失常、行为失控、暴力攻击、自杀自残等事件,比如毒驾肇事、跳楼死亡、劫持人质等,给社会治安、公共安全带来极大的危害。最为可怕的是,目前没有针对新型毒品的有效治疗方法。据了解,如果吸食海洛因等传统毒品,可以采用美沙酮替代疗法,但这个方法对冰毒等合成毒品吸毒者无效。

 

 

“网络+快递”成贩毒新渠道
 

“要猪要米和我联系”,看到这种微信“个性签名”,一般人不会觉得有问题,但懂“行话”的吸毒者明白这其实是卖毒品的广告。《2014年中国毒品形势报告》指出,物流寄递已成为贩毒活动的重要渠道,互联网涉毒违法犯罪活动已从单纯的视频吸毒发展为制毒、贩毒、吸毒和犯罪勾联的全链条涉毒活动,“网络联系、银行打款、物流销售”的贩毒模式已经形成。

 

加强监管 让“运毒网”成“防毒网”
 
 

 

媒体报道,北京市抓获的毒品犯罪嫌疑人中,90%以上都运用过微信、QQ等网络手段进行毒品交易。2014年,北京全市破获通过物流、寄递渠道从事毒品犯罪的案件同比上升61%。警方建议,应加强对新技术条件下网络犯罪的研究监控,避免网络成为滋生犯罪的温床;网络运营商应肩负社会责任,屏蔽有害广告信息,加强对网店、支付系统的管理,避免被不法分子利用;同时物流行业要强化流程监管,防止成为毒品传播的渠道。

 

远离毒品:拒绝“第一口”不交坏朋友
 
 

 

警方提示,远离毒品,一定要拒绝“第一口”。青少年往往好奇心比较强,多数吸毒人员都是出于好奇。近年来,一些青春偶像、演艺界明星因涉毒问题陆续被媒体曝光,反而增加了部分青少年对毒品的猎奇心态,明知是毒品的情况下进行尝试,最后走上吸毒道路,难以自拔。第二,不少吸毒人员首次吸毒是受所谓的“朋友”影响,尤其是青少年学生。他们由于社会经验少,往往难以甄别“朋友”的本性,在这方面,家长应多关心留意。

■ ■